阿乙最精准的标签
或许只是作家和病人
阿乙。摄影/《中国新闻周刊》记者董洁旭
阿乙:病人和作家
《中国新闻周刊》记者/刘远航
本文首发于总第期《中国新闻周刊》
长达一年的时间里,作家阿乙没有写任何作品。这一年中,他经历了父亲的病故,自己也再次住院,一度“生死不明”。在漫长的恢复期过后,他的病情有所好转,因使用激素而突然增加的体重终于回落。一切似乎又有了复苏的迹象。
如今,他常常骑着共享单车,去居所附近的一家书店消磨时光。店里的服务生认得他,知道他曾经做过警察,后来离开乡下,辗转成了一位作家,被很多人认为是最优秀的“70后”小说家,出版过好几本小说集。现在,他的第一本小说精选集《五百万汉字》也刚刚出版,摆在了店里的新书架上。
在一位店员的印象中,阿乙只有三十多岁的样子,但实际上他已经41岁,因为长期生病,现实中的他憔悴了很多,却也更加温和。早在年,阿乙便因病住院,但当时仍然坚持写作。后来,他发现自己的身体越来越差,药物让他常常觉得睡意昏沉。不写作的日子里,阿乙坚持每天看书,试图保持对文字的感觉。
“现在还没恢复过来,人还是这样,记性很差。如果没有记事本的话,我就不会记得有今天的事。”阿乙对《中国新闻周刊》说道。他穿着款式简单的衬衫,随手带着一本《卡瓦菲斯诗集》,曾经的卷发变成了短发,眼睛依旧有些红肿,说话的时候习惯性地转过身去,像是刚刚经历过一次痛哭,不愿跟人有过多的眼神接触。但交流多了,他也会显露出体贴的一面。
经历了长久的病痛与治疗之后,阿乙的性情有了很大的变化。“一场大病之后人变胖了,反倒变得温和可爱了。”作家文珍对《中国新闻周刊》说。她是《五百万汉字》的责任编辑,也是阿乙的朋友。“他不是没有冷峭犀利的一面,但基本全部放在他的文字里。”她说。
作家休息了
对于阿乙来说,每天早上醒来的第一件事,是吃药和打针。针对不同的病症,药也分为很多种,这对于阿乙来说是一件过于复杂的事情。事实上,病痛的阴影几乎从写作的初期便开始伴随着阿乙。
年,因为罗永浩等人的帮助,他的小说集处女作《灰故事》终于出版。而在写于年的一篇名为《代沟》的随笔中,他便写道,“我的身体不太好了,越来越觉得。”他曾将自己健康状况的恶化归因于写作理想和写作才能的差异,反复修改成为写作的常态。
“有时候写作的追求,无非就是精准,这是作家和读者之间的契约。”他说。他将对创作的态度形容为一种“恐惧”和“不安”,长久的焦虑状态让他的身体几乎不堪重负。
年底,阿乙刚刚结婚不久,雾霾天气让他第一次出现咳嗽等症状。那时候,他已经开始了长篇小说《早上九点叫醒我》的写作。年春天,病情加重,他开始眩晕、呕吐甚至咳血,不得不住院治疗。此后,因为症状罕见,肺部疾病无法确诊,医院医院。他开始吃激素,并持续发胖。刚住院的时候,阿乙依然带着电脑,准备继续他的小说创作。
年11月,长篇小说的写作计划终于结束。“写这个故事要了我半条命。被它耗尽了。要去寻找生命的乐趣。”他在微博上写道。但此后,他仍对这部作品进行多次修改,直到今年,阿乙在身体状况好转之后又迅速修改了一遍,将原本18万字的小说改到15万字,才算最终完成。
每一次修改,阿乙都会拿给他的朋友徐兆正看,后者是一位年轻的书评人,被阿乙称作自己的“特殊读者”。“改了无数次,根据我手中的版本,大改就有五次。”徐兆正这样对《中国新闻周刊》说道。
年夏天,他的肺部病情仍然严峻,甚至可能呼吸衰竭,而肾又出了问题。年2月,阿乙再次入院治疗,4月出院。“右肾得了透明细胞瘤,切了啤酒瓶盖儿那么一大块。”阿乙说,“当时想着如果出现了很糟糕的情况,就坦然面对。”
此前,在发表于《今天》的一篇随笔中,阿乙也提到,年轻的作家朋友郑小驴曾打电话过来,梦见自己参加一个朋友的葬礼,葬礼上摆放的正是阿乙的照片。这是吉兆,郑小驴解释道。梦死得生,文珍也宽慰他。
阿乙已经跟死亡打过很多交道。年国庆节,阿乙回到了位于江西瑞昌的故乡。父亲艾宏松病情加重,阿乙待了九天才在一个早晨离开。但就在离开的当天,父亲病危,阿乙当晚连忙赶回瑞昌。第二天早上,父亲去世。
人过中年之后,这已经不是他第一次面对亲人的死亡。年春天,阿乙的奶奶去世。那时候,他的第二本小说集《鸟,看见我了》刚刚出版,开始受到广泛的治疗白癜风的有效偏方北京治疗白癜风哪家最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ezie.com/jzfz/30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