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知识付费本来是一个古老的生意模式,免费的知识却是中国互联网过去十几年的常态。过去一年,被认为最缺乏付费习惯的中国互联网用户开始热衷为知识付费,到底发生了什么?
“这是我买的场知乎live,花了多块钱。”郎瀚威边展示着手机,边在纸上画着同心圆,演示知识的半径,最外一圈代表前置性的知识,“比如说某类法律,可能真正遇到的时候就晚了,我需要提前学习,才对未来有用。”郎瀚威对《第一财经周刊》说。
从一开始,知乎live就吸引了郎瀚威。这个内嵌在知乎网站上的产品,有点像线下的演讲,也参考了即时聊天的形式,主讲者就某个话题,用文字、语音或图片分享自己的见解。自从年5月14日上线以来,知乎网罗了多位讲者,上线场知乎live,场均收入1万元,最多的葛巾谈“正装入门”更达到了19万元。
“最受欢迎的内容有三类,”知乎live产品经理郑紫阳对《第一财经周刊》总结道,“快速了解一个行业,决策参考和自我提升。”作为一个知识分享的社区,知乎从来不缺这类内容。关键在于如何让分享效率更高,参与者的效率更高。
在郑紫阳看来,80后,有海外教育背景,乐意为知识付费的郎瀚威,符合这个产品面向的主流人群——20岁到30岁,本科以上教育程度背景,付费意愿高。
正是这群年轻人推动了为知识付费的这股热潮。在另一个知名的知识付费平台“得到”上,李笑来发现自己成为了收入最高的知识生产者。李笑来做过新东方的英语老师,也写过书,如今是一个天使投资人。年7月28日开始,他受到“得到”创始人罗振宇的邀请,在“得到”上开设了一个付费专栏“通往财富自由之路”,主要以图文的形式为用户讲述一些获取财富相关的经验和常识,标价元/年。截至今年2月28日,已经有12.万人订阅了他的专栏,这意味着他的专栏销售额已经达到了.6万元。
李笑来在“得到”上的专栏销售额已经达到了.6万元,但他仍不确定自己明年是否会继续在得到上售卖知识。
无论是对于李笑来这样的知识生产者,还是“得到”这样的知识付费平台来说,这都是一个意想不到的数字,这也吸引了更多的创业公司和资金涌入知识付费这个热门的领域。
年6月8日,分答上线42天后,便引进了万美元A轮融资;同样在当年6月完成D轮融资之后,喜马拉雅累计融资已经超过了万美元;年1月12日,知乎宣布已完成D轮融资1亿美元。
过去的一年,互联网极为顽固的基石——免费经济正在松动,这并非故作惊奇,“免费”早已成了一代人不假思索的想法,由此导致盗版摧垮了通用软件、唱片和图书行业,“知识无用”成了谈论知识时的底色,然而如今,一股为知识付费的热潮开始兴起。
今年2月,当IT评论家洪波(keso)在朋友圈宣布开设36kr专栏时,腾讯CEO马化腾留言说,应该等北京中科医院假中科白癜风让国庆不白过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ezie.com/jzfz/6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