蝎子

文苑心语王贵堂捉蝎子


捉蝎子王贵堂毒性最大的黑蝎子   退休十多年来,几乎每年夏季入伏后我都要回农村老家住个十天半月,一是为了避暑,二是帮助弟弟们做些力所能及的活计,三是和村里的老年人拉拉古今,和年轻人谈谈未来,和村干部商讨些振兴乡村的远景规划。我的老家在山西晋中农村,属吕梁山区,海拔一千多米,每年夏天野生全蝎很多,不少农民朋友都有捉蝎子的习惯。一到晚饭后八点左右,村民们两人一组,三人一伙,按照平日的习惯规划,就向不同的方向和地段出发了。本地蝎子   蝎子在什么地方最多?没有太阳光照射的山背面不适合蝎子生存,所以先看好山体情况和地段,否则会徒劳无功的。村民们往往选择山地朝阳的一面捉蝎子,胆大的男人们还敢去成片的坟墓地段和沟壑塄上,这些地方蝎子多,来捉的人也少。胆小的妇女们只会去那些较为平坦的地段或田间土路边上,这些地方安全,没有“鬼”什么的。前些年的晚上我也和农妇们一起捉过蝎子,她们倒不是希图你给她们捉几个蝎子,主要是图有个男人给她们壮胆。夜深人静时庄稼地里蛮阴森的,时而有野鸟突然飞出怪叫几声,或者有野兔从脚下“嗖”地窜出来,还真令人毛骨悚然,浑身起鸡皮疙瘩。捉蝎子是个技术活,我村的捉蝎队伍还是蛮专业的。荧光手电头上戴的荧光灯   先要有先进的捕捉工具,首要的是荧光灯。蝎子是昼伏夜出的小爬行动物,身体表面有一种含磷的荧光物质,在紫外线的照射下,两米以内就可清楚地发现。根据这一特性,可以利用荧光灯进行捕捉。最近几年荧光灯又进化成了紫外线手电灯,因为蝎子对紫光比较敏感,只要有紫光,它就会主动爬过来,所以紫外线手电灯简直就是晚上捉蝎子的神器了。荧光灯下的全蝎   第二个工具是镊子,最好稍长点以免蝎子蛰到手。有的人还带一根小木头棍棍,以便遇到高处的蝎子时把它挑下来再捉。金属镊子   第三个工具是存放活蝎子的小塑料桶桶或塑料壶。此容器透明,内部比较光滑,既便于随时观察,蝎子也不容易爬出来伤人,再在瓶口上拴个绳绳方便手提。有的男人更专业,在塑料容器壁或盖子上扎几个小绿豆大的眼,把容器的盖子拧好,再别在裤腰带上,这样蝎子就不会被憋死了。捉放在塑料壶中的全蝎   除了要有先进的工具外,捕捉蝎子的过程还得格外小心,防止蝎子蛰伤。本人少年时被蝎子蛰过两次,深知它的毒性大,治愈伤口花费时间长,从此对“毒如蛇蝎狠如狼”和“云里的日头洞子里的风,蝎子的尾巴后X的心”等俗语有深刻的理解。看到蝎子时不要急,要把镊子随手拿着,手法要利落,一夹一个准。力度还不能太大,不然容易把蝎子夹死或夹破皮肉,因为收购者要的可是活蝎子,并且是肢体头尾完好的“全蝎”。夹住蝎子后快速丢进塑料壶里,把壶口盖上。就这个过程循环往复,一气能捉三到四个小时,运气好的话一晚上捉个三四两,少的也捉二三两。捉得差不多了,人也累了,然后踏着月色满载而归,只等第二天早上有人来收购。   捉蝎子安全问题很重要。开始由于人们挣钱心切,经验不足,遇到雨后路滑、地粘,不免把人摔伤。二猴跌到地塄下大腿折断,医治半年,花费万元,得不偿失。三保夫妻到陌生的二郎庙周围地段捉蝎子,竟然迷失了方向,下半夜才回到家,人们说是鬼跟上了。开始两年人们捉蝎子被蝎子蛰伤不稀罕,后来十多年再没听说出过什么事的。漂洗过的蝎子   我村捉蝎子的习惯始于年,当时著名中医关朝元徒弟任计昌的儿子任停雨,继承了先辈“骨质增生奇效散”制剂的生产技术,制剂中使用就是大量全蝎。全蝎是一种名贵中药材,具有息风镇痉、攻毒散结、通络止痛、抗血栓等功效。尤其是治疗小儿惊风,抽搐痉挛,中风口歪,半身不遂,破伤风,风湿顽痹,偏正头痛,疮疡,瘰疬都离不开全蝎。在任停雨大夫的带动下,村民捉蝎子的习惯蔚然成风。这几年我经常观看任大夫炮制全蝎药材的过程,从清水洗、沸水煮、盐水渍、烘焙干到磨成粉等几道工序,非常精心。   去村里收购蝎子的全是中间商贩,他们要的是活蝎、全蝎,不要死蝎,因为死蝎会腐烂变质,保证不了质量。要全蝎是为了保证蝎子全身的整体药性,这和吃鸡蛋要蛋黄蛋清一起吃,营养不分离一样。其次是他收下蝎子在加工之前还得用专用食物喂食这些活全蝎,防止它们饥饿了相互嘶咬,吃食小蝎子。再次是他送往药材公司前要把活蝎子进行加工炮制成干全蝎。其方法也是清水洗、淡盐水煮、烘焙干等工序。1斤活全蝎平均能加工成4两多干全蝎,但价格却是翻了很多。收购商是永和县人,我问他1斤能赚多少钱?他不告诉我。他和捉蝎子的村民都有   卖蝎子也是随行就市,称蝎子是按斤两算的。二十年前1市斤差不多卖30多元,后来发展到多元,前几天的收购价发展到每市斤元。有个年青妇女一晚上最多捉过半斤,平均80多只蝎子有1两,半斤就是多只。村里人对挣钱的活儿也是不失时机地掌握各个环节,每年捉蝎子也就是两个多月,挣点钱补贴孩子们的学习费用或其他紧要开支,是促进他们捉蝎子的强效推动剂。勤劳善良的村民们深知“幸福生活是奋斗得来的”,他们遵纪守法,辛苦劳作,日子过得红火安逸,我为他们感到骄傲,并祝他们越过越好!选自:王贵堂美篇

作者简介

王贵堂,年生,山西省灵石县人,初中文化。种过地,放过羊,当过兵,从过政,收过税。退休后闲暇之余喜欢品茗赏景,读书爬格,自得其乐。年开始学习写作,收集整理对百姓和社会有贡献、有影响、有正能量的人和事。

发现更多精彩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ezie.com/jzjj/10256.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