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医院有哪些 http://news.39.net/bjzkhbzy/180608/6314286.html夜深人静,当你钻进被窝准备进入梦乡时,正有双眼睛透过房顶的缝隙观察着你,当你睡沉,他偷偷来到你的床边,无声无息,甚至还拿出摄像机拍下你熟睡的样子……
深夜加班回到家中,突然房间停电陷入一片黑暗。此时,你的周围出现了无数条蛇和蝎子,有个人站在黑暗中,带着夜视镜,手持摄像机,边笑边录下你惊慌失措的表情,他沉浸其中,露出令人毛骨悚然的笑容。
这两个场景让你脊背发凉、汗毛竖起了吗?
它们来自CBS那部号称“让独居女性看后不敢睡觉”的美剧——《跟踪者》(Stalker)。
虽然这部剧的质量差强人意,也没有到号称“最吓人”的程度。但其中揭露的那些我们所不了解的,对人们、尤其是对独身女性的犯罪行为还是很值得探讨。
这是一个让人毛骨悚然的现实——山东省莱阳市检察院曾经公开过一组案件数据,在三年的时间段内,被害人为女性的案件约占案件数的40%,案件中女性被强奸、抢劫、诈骗的比例更是高达70%。
大连女子被当街暴打猥亵事件发生后,很多质疑声围绕在“这么晚女孩单独回家会不安全”这个问题上,仿佛一旦中了“女性”+“落单”这个公式,遭遇罪犯的概率就会呈几何倍数增长。这无疑让我们想到“穿着暴露导致被强奸”“女性独自在外才遭遇犯罪”这样的“键盘侠”论调。
而在一个“被强奸时我穿了什么”的特殊展览中,展厅里展示了被害者在案发时所穿的衣服,无一例外都是普普通通的正常装束,而在女性被包裹的严严实实的伊斯兰国家中,针对女性的犯罪率也并没有明显减少。
最近的新闻太令人沮丧,除了大连女子深夜独行被暴打猥亵,又接连曝出了泰国男子将妻子推下悬崖,江苏女童被某集团老板性侵害等事件。而更早之前,在滴滴顺风车运营期间,数据显示四年里,至少50起案件受害乘客均为女性。
我们在谴责加害者的同时也会陷入如果受害者不是女性,这一切是不是就可以避免的设想。仿佛,性别成了原罪。
无论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素媛》、《一个母亲的复仇》还是《房间》,这些电影无一例外的反映了女性在遭受侵害时的绝望状态。究其根源,还是女性在男权处于绝对主导的社会中未能获得足够的尊重和平等。对比男性,女性身体力量的绝对差距也成了类似案件增多的引爆点。
然而成为女性就意味着要接受这个“弱势”可能带来的灾难么?
然而,我们无法预料不幸会在何时发生,因此我们能做的就是,学会保护自己。
《犯罪心理》《跟踪者》等很多美剧都为我们展现了很多针对女性的犯罪行为,参考其中的案例,也许我们可以尽量避开很多潜在的安全威胁。
独居女性要注意安全,尽量避免给陌生人开门
《跟踪者》里就曾有过犯罪分子以维修员的身份进入被害人家中,安装摄像头并偷偷藏匿家中的情节。
(看到镜子里那双细思极恐的手了吗?!!)
虽然我们从小就被教育“不要给陌生人开门”,但在互联网服务如此发达的今天,这样的安全威胁越来越大。所以,当门外有人声称是送快递、外卖等,一定要确定自己是否有订购再开门。还有声称自己是警察、物业、保安、水电工等的,一定要核对身份,可以先给物业打电话确认,不要轻易相信对方。
夜间独行,开车门前、行车、坐车都要时刻警惕
《犯罪心理》剧照
空无一人的夜间停车场,是多数影视剧里行凶的场所,现实生活中,这样的案件也是屡见不鲜。年,在北京朝阳区来广营某小区楼后的停车场,就曾经发生过一位劫匪在一个月内专挑女司机抢劫4起的案件。
每一集《犯罪心理》都会展示罪犯是怎么利用受害人的弱点进行犯案的,他们比较倾向攻击那些看起来较为软弱的对象。而夜间独行且有车的女性,则成为他们最重要的攻击目标。
因此,在夜间停车场开车门之前,一定不要戴耳机、打电话,要观察周围情况,否有人尾随等。进入车内后,要立即反锁车门,遇到特殊情况可以拨打物业电话不要轻易下车,这点在《跟踪者》第一季里也有直接印证。
另外,女性夜间独自坐车也要保持警惕。不坐黑车、独自坐车的时候坐后排,如果是在外地或者是深夜出行,记得将司机车牌号和自己大约到达目的地的时间告知家人和朋友。
不要低估社交网络带来的安全威胁
《犯罪心理》中曾说,现实生活中熟人犯罪的案件数量绝对超过陌生人随机式的犯罪,尤其是涉及到性侵和入室杀人的时候。那么,如果一个人想摸清你的生活规律,试图找到最佳作案时间和地点,最好的突破口是什么?
细想一下,我们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ezie.com/jzjj/114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