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白癜风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a_zhiliao/160103/4753196.html作家雪小禅说:
“人到了一定年纪,是往回收的。
收到最后,三两知己、一杯浅茶,把生活过成自己想要的样子。”
青春年少的时候,只觉谈命运可笑,讲道理无趣。
人生过半,看过了太多聚散离别、人心冷暖,经历了繁复世事无常、岁月更替,方知茶因不饮而凉、人因不惜而散。
最后,跌跌撞撞、头破血流中,人已中年,也渐渐理解了宿命的含义,明白了想要的人生该怎么得来。
关于人心——世界上没有%的感同身受
小时候初读鲁迅的《祝福》时,只觉祥林嫂可怜,人们对她的恶意和漠视太过分。
活到某个年岁才明白:
鞋子磨脚只有自己知道,冰山下的庞大别人看不见。
就像王源某次在舞台上问观众:“你们看舞台上亮吗?”
“可我看你们却是很黑。”
这个世界上,从来就没有%的感同身受。
快乐分享给别人,会变成双份快乐,但悲伤分享给别人,却未必会被分担一半。
一件小事让你的情绪达到了崩溃的界点,你向别人吐槽或者求救时。
有人轻声安慰你几句,有人只当故事听,有人却嘲笑你矫情。
哪怕有人真的走过你走过的路,看过你看过的风景。
不同的成长经历、异样的生活环境、截然不同的心态观念,也会让对方无法完完全全地感同身受你的痛苦。
万箭穿心也好,锥心刺骨也罢。
自知、自愈。
关于分寸——你身边90%的人,你都得罪得起
以前,我一度以为那些活得自然洒脱、心智成熟的人是因为大度宽容,什么都可以接受。
为了让自己看起来比较成熟,曾一度压抑自己的真实感受,说着违心的话、搜索学习并不喜爱的话题,只为了融入所谓的圈子,成为一个看起来人缘极好的人。
为此,我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虽然成功成了某些圈子的一员,自己也装得满心疲累。
直到我看到一句话:
不必为了别人的温暖,把自己放在火上烤。
那一刻,我才惊觉自己为了迎合别人,已经有些迷失了自己。
玫瑰从不羡慕百合的高洁,百合也模仿不来玫瑰的艳丽。
圈子不同,不必强融。
方向有异,各奔前程。
人生的路,越往后走,你越会发现:
那些心智成熟的人,往往不怕得罪人,更不会刻意放低姿态讨好谁。
他们清楚地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时不时地剔除多余的枝枝蔓蔓,在删繁就简中,留下让自己觉得舒适的关系圈子。
头发经常打理,才会越长越壮;园艺时常修剪,方能百花百花争鸣、各有千秋。
关于分寸:
让自己成为自己,让别人成为别人,就是最好的分寸!
关于底线——好人有好报,但烂好人没有
看过这样一个故事:
有个人看到一只掉在水里的蝎子,他伸手去捞,结果蝎子蛰了他一口。
没过多久,蝎子再次落水,他又去捞,还是被蛰了。
等到蝎子又一次落水,他还准备去捞的时候,友人不解地说:“蝎子一而再、再而三地蛰你,你为何还要救它?”
他说:“它蛰我,是它的本性。我救它,是我的善良。”
善良没错,但消耗自我、甚至伤害自我的善良,就是一种慢性毒药,伤己还不自知。
最后友人捡了一根树枝,让蝎子顺着树枝爬上来。
我们常说,好人有好报,善良是一个人最好的武器。
但烂好人往往不会被善待。
你可以在下雨时,和别人同撑一把伞。但是不要为了给别人撑伞,淋湿了自己。
你也可以在别人抽不开身时,替别人分担一点儿工作。但不要大包大揽,成为随叫随到的便利贴,耽搁了自己的工作。
为什么时常会有人吐槽“当你变得凶狠时,这个世界就温文尔雅了”?
其实世界本就是温文尔雅的。
只是有人把别人的善良当成了软弱,看作了好欺负,肆意压榨着别人的好,为自己谋取利益。
做人要善良,但善良要有底线。
吃亏是福,但在“别人有意为之造成的吃亏”面前,它不是。
行走于人世,别做“利人伤己”的烂好人。
偶尔说不,很多关系才会在拒绝中变得舒适、长久且稳定!
人生一程,努力的过程往往是量变产生质变,需要不停地加法累积。
但人生越往后走,越需要做减法。
想法精简、圈子精简、关系精简,在越来越多的杂物舍弃后,找回真正的自我,活出自己的洒脱与精彩!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ezie.com/jzjj/124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