蝎子

踏过的山河,留下的故人,贾樟柯的人脉与人


本刊记者肖佳/文

隐身于北京四环西北角一个小区里的贾樟柯工作室,和贾樟柯电影的风格一样低调质朴,没太多装修的痕迹。威尼斯电影节发给他的那只金狮被放在客厅一个落满灰尘的玻璃盒子里,毫不亮眼。客厅一侧摆了尊红脸关公像,另一侧靠窗挂着几个大红中国结,不过这些都不及墙上挂的一圈贾樟柯电影海报吸引眼球,这些海报绝大多数都是日本版,小部分是韩国版,只有两三幅中国版的海报散落其间——新片《山河故人》的海报,还没来得及挂上。

辨认那些日本版海报上的片名是件有意思的事,《三峡好人》在日本叫《长江哀歌》,《二十四城记》日本版叫《四川之歌》,《小武》变成了《一瞬之梦》,《天注定》则是《罪の手ざわり》——这个片名直译过来是“罪的手感”,或者“触及罪恶”。看上去,日本版片名都比中文原名更能直接切入每部电影的核心。

这种中外不同文化元素共处一室的场景,似乎隐喻了贾樟柯的现实处境。最近几年,他在国外声名日隆,前不久韩国釜山电影节将他评为十大亚洲导演之一,成为中国大陆唯一入围者,戛纳更是早早地将终身成就奖颁给他。相比起国外的种种溢美之词,他在国内却面临比较复杂的评价,大众一直将他视为严肃的文艺导演,影迷中则已划分为两派,其中一派向其抛出种种质疑,比如电影的符号化拼贴、有意迎合西方、商业味渐浓等等。

可实际上,在处理艺术与商业、本土与世界的关系上,贾樟柯有一套独属于自己的平衡术。

GoWest

《天注定》剧照

“你能多表现表现贾导活泼的那一面吗?其实他挺希望别人这么写他的,之前好多人写他都写得太严肃了。”采访之前,贾樟柯工作室的工作人员王娇对我说,“我们贾导有个外号叫‘夜店小王子’。”

这个外号确有其事,不过指的是多年以前的贾樟柯。“那个时候我们叫迪厅,喜欢去迪厅玩,现在不跳了,过了那个年龄了。”采访开始,贾樟柯坐在红色沙发上对我说,一边点燃雪茄,吐出的第一口烟一下子盖住了我的脸。他果然并没有很多人想象的那么严肃,状态松弛,脸上常带笑意。

新片《山河故人》的第一个镜头,就是赵涛和一群人伴着经典迪斯科舞曲《GoWest》起舞,那是中国90年代迪厅中常见的景象。这个热闹的开场容易让人想到十年前那部《世界》。正是从《世界》开始,贾樟柯从故乡山西汾阳走出来,开始将镜头对准中国其他地方,比如北京、四川、上海。而在《山河故人》中,贾樟柯用了一半篇幅再次回到故乡,另一半的篇幅,他把故事背景放到了遥远的澳大利亚,而且是十年后的澳大利亚,年,从中国移民到大洋彼岸的人们如何继续自己的生活。贾樟柯写这个剧本的其中一个触发点,就是有感于近两年身边不停有朋友移民,这对于他来说“是个震撼的事情”。

第一次去澳大利亚那么遥远的地方拍片,贾樟柯却有办法找到熟人帮忙。去年5月,他作为评委参加了戛纳电影节,那一届的评审团主席是澳大利亚女导演简·坎皮恩(图中)——当年和《霸王别姬》一同摘得金棕榈的《钢琴课》就是她的作品。在戛纳相处的12天里,贾樟柯和坎皮恩成为了朋友。这位风格鲜明的女性主义导演,在他眼里就跟一个老大姐一样。后来带剧组去澳大利亚,贾樟柯就请坎皮恩在当地找了一些工作人员,顺利完成了拍摄。

在电影节上培养人脉,寻找拍片资源,在“贾科长”还是小贾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了。年,贾樟柯将第一部短片《小山回家》送往香港的独立短片影展,得了一等奖,领奖时认识了一同获奖的余力为。之后,这个香港人就作为摄影师和贾樟柯一直合作至今。

余力为接受本刊采访时,回忆了年他和贾樟柯第一次去柏林电影节,为了把《小武》卖给欧洲发行商,贾樟柯自己印了一堆资料,上面写着《小武》的简介以及放映的时间地点,然后打听到发行商所住的酒店,一家一家去敲门,请人看电影。“他是很有意志力的一个人,也知道目标是什么。”余力为评价这位老搭档。

至于贾樟柯和北野武的合作、和马丁·西科塞斯的惺惺相惜,也都早已传为影坛佳话。还有一个“国际大导朋友圈”的例子比较少为人知,但更加传奇——就是贾樟柯与巴西导演沃尔特·塞勒斯的交情。他们的缘分也始于年那届柏林电影节,塞勒斯的《中央车站》拿了金熊奖,《小武》拿了青年论坛大奖。不过两人真正认识,是在年的圣保罗电影节上,贾樟柯和塞勒斯相谈甚欢,“那个时候我非常震撼,因为他对我的作品的熟悉,细节的掌握,我觉得太知音了……完了他就说要给我拍一个纪录片,我都当他是开玩笑,后来年他真的拍了。”要知道,塞勒斯自《中央车站》后就已经蜚声国际,而且比贾樟柯大十几岁,这么一个外国前辈,为了拍贾樟柯的纪录片筹备了七年,在这个过程中还一直在写关于他的电影研究,后来在巴西出了一本书,名为《贾樟柯的世界》。而已经拍摄完成的纪录片,则名为《汾阳小子贾樟柯》,塞勒斯陪着贾樟柯回到故乡汾阳,探寻他的成长经历,然后重走了一遍贾樟柯的拍片之路。

能够有这个国际级的豪华交际圈,贾樟柯的英语水平应该帮了不少忙。在北京电影学院时为了考研,他就在英语上下了不少工夫,后来又在摄影师余力为的影响下进一步提升了英文。不过贾樟柯认为,之所以能处处见知音,还是靠电影去沟通。电影是超越语言的,只要拍得好,全世界的人都能理解并欣赏。在年轻时看了世界各国的无数电影后,再去游历世界,他最大的收获是感受到“人的相似性”,“人类命运所面临的基本问题相同,所以艺术是最容易全球化的,因为人是相容的。”

贾樟柯现在每年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在国外,各个电影节轮轴转,对罗马、威尼斯、戛纳、巴黎、纽约,“每一条街道都已经很熟悉了。”所以不工作的时候,他不会想到去国外度假,而宁愿待在国内,“国内也有很多好山好水,也很美。像我很喜欢去我们那儿有一个林区叫关帝山庞泉沟,就在汾阳周边,那儿的原始森林不比温哥华的差。”

“可是在国内景区你不怕遇到宰客的骗子吗?”我问他。他笑答:“我比较善于跟这样的人打交道,高高兴兴的,总是高高兴兴的。”

讲究人情,不拒商业

贾樟柯最近才开始用







































白癜风的危害
怎样治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ezie.com/jzjj/482.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