蝎子

高考语文作文押题素材民生地摊经


来源

高考作文

民生

(一)民生主题的名言

1.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

2.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尚书》)

3.群众利益无小事,民生问题大于天。

4.国以民为本,社稷亦为民而立。(朱熹)

5.衣食以厚民生,礼义以养其心。(许衡)

6.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郑板桥)

7.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管子)

8.财须民生,强赖民力,戚恃民势,福由民殖。(陈寿)

9.民心所归,大事可成;民心所离,立见灭亡。(陈天华)

10.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人民网)

11.天下顺治在民富,天下和静在民乐,天下兴行在民趋于正。(王廷相)

12.圣人之治天下,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万斯大)

13.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稳就业,保民生,既是当务之急,也任重道远。(人民网)

14.一个“菜篮子”,两头连着民生,一头是百姓餐桌,一头是田间地头。(央广网)

(二)民生主题的典例

1.把“稳就业、保民生”作为当前第一要务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就业”出现了39次,“民生”出现了18次,显而易见,稳就业、保民生,是应对疫情影响和经济下行压力双重挑战下,当前各项工作的第一要务,也是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的必然要求。(来源:人民网胡丹)

2.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

年5月22日,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正式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李克强表示,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因城施策,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完善便民设施,让城市更宜业宜居。(来源:新京报裴剑飞)

3.地摊经济是中国的生机

年6月1日上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考察山东烟台一处老旧小区,在小区对面,许多商户在店门前摆起了摊位,李克强对摊主们说,“地摊经济、小店经济是就业岗位的重要来源,是人间的烟火,和‘高大上’一样,是中国的生机。”

4.抗癌药零关税,用开放保民生

年4月15日,第二十四届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启动,全国上百万肿瘤患者收到一份大礼包。日前,国务院决定对进口抗癌药实施零关税。这一举措,将打开进口抗癌药进一步降价的空间,为患者带来实实在在的优惠,体现出党和政府的民生关怀,释放出浓浓的民生暖意。(来源:人民日报王君平)

(三)民生主题的观点

观点一:切实保障民生,提升群众幸福感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在民生领域着力补短板、兜底线、出实招,全面推进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显著提升。(来源:经济日报韩秉志)

观点二:保民生要用好市场之“手”

民生领域的很多问题,都关系到百姓的切身利益,单靠政府“单打独斗”很难完全满足社会需求,还需要两“手”并用,通过政策引导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其中。这样,既能让政府之“手”保障公平,又可充分利用市场之“手”提升效率,把民生保障的篱笆扎得更牢。(来源:人民网吴秋余)

观点三:兜牢底线,让民生保障更实更有力

1.就业优先稳住饭碗,让民生底气更硬。

就业是“六稳六保”之首,稳住就业基本盘,既是稳经济、稳社会,也是稳民生、稳人心。

2.保障供应稳定物价,让民生“烟火气”更足。

保障民生,对老百姓来说,最重要的是“一日三餐”,菜价、米价、副食品价写在脸上,说在嘴上,稳定物价,首先要稳定市场,货源充足,确保人民群众“菜篮子”不空、“米袋子”满满。

3.困难群众应保尽保,让民生关爱更暖。

一个社会的温度,取决于“底线”的刻度。越是特殊时期,越要加强对困难群体的关爱帮扶。(来源:江西网尚健)

观点四:“地摊经济”惠及民生,城市管理人民至上

1.城市管理对“地摊经济”要有“放”的心态。

“地摊经济”作为一种经济形态,应该对其合理疏导,而不是“一刀切”地堵死。相关部门必须要提高城市管理的规划、管理能力,决不能为图省事“一禁了之”。

2.城市管理对“地摊经济”要有“管”的行动。

城市管理部门要从资格条件和商品入市手续入手,制定统一的准入标准,采取颁发许可证、资格证的方式,解决临时摆摊食品卫生的安全问题和临时摆摊售卖产品的质量问题。同时在“地摊经济”落地问题上合理规划,避免因环境卫生、通行安全和噪音污染所产生的社会矛盾。

3.城市管理对“地摊经济”要有“服”的意识。

要想“地摊经济”走得长远,相关部门还应加大对经营场地的规划和投入。划分区域合理、设置功能齐全的街道或者商铺,限制“地摊经济”的经营范围,同时在税费等方面给予优惠,切实做到服务于民。(来源:齐鲁网李彪)

中国精神

(一)中国精神的名言

1.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

2.中国精神经受历史长河的洗练,历久而弥新、克难而闪耀。

3.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周易》)

4.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张载)

5.雄关漫道真如铁,跨越雄关,正是因为我们有比铁还硬的精神。(人民网)

6.一个描伤口如花朵的国度,一个抬泪眼望远方的民族,不会被打败,中国就是这样的国家!(梁辰)

7.精神不倒,方可化危机为契机,抖擞民族精神,振奋民族志气,让国泰民康,长治久安!(谢阳举)

8.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唯有精神上达到一定的高度,这个民族才能在历史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

9.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鲁迅)

(二)中国精神的典例

1.中国精神之女排精神

年世界女排世界杯上,中国女排横扫劲敌美国队,豪取七连胜。赛后,人民日报以女排精神为例,回答了什么是中国精神。人民日报写道:你觉得什么是中国精神?一个字,拼!

女排精神不是赢得冠军,而是有时候明知不会赢,也竭尽全力,是你一路即使走得摇摇晃晃,还依然坚持起来抖抖身上的尘土,眼中充满坚定。——郎平

2.中国精神之右玉精神

右玉县地处晋西北地区黄土高原,近代生态环境恶劣。新中国成立70年来,右玉人民坚持植树造林,改善生态环境,全县森林覆盖率由不到0.3%提高到52%以上,创造了令人惊叹的奇迹。“咬定绿化不放松,誓让山川变绿洲”,右玉精神就是一种坚持不懈的“种树精神”,也是一种坚持生态发展、科学发展的精神。

3.中国精神之西迁精神

64年前,数千名交通大学师生响应国家号召,告别繁华的上海,手持印着“向科学进军,建设大西北”的红色乘车证,登上西行列车,从黄浦江畔搬到渭水之滨,开启了一场史无前例的教育“西迁”,用生命和汗水在一片麦田上建起一所著名大学,为国家建设、为西部的文教事业奉献出青春年华。(来源:中国网)

4.中国精神之红旗渠精神

红旗渠精神的内涵是“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是在修建红旗渠的过程中形成的。红旗渠动工于年,勤劳勇敢的30万林州人民,苦战10个春秋,仅仅靠着一锤,一铲,两只手,在太行山悬崖峭壁上修成了这全长公里的红旗渠。

5.中国精神之马兰精神

年9月,中国核试验基地在新疆正式组建,因基地选址的戈壁滩上生长着马兰花,又称马兰基地。40多年来,基地官兵以苦为荣,艰苦创业,成功地进行了多次不同方式、不同型号、不同威力的核武器试验,建起了中国精干有效的核自卫力量,孕育了“艰苦奋斗、开拓创新、大力协同、无私奉献”的马兰精神。

6.中国精神之大庆精神

大庆精神,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初举世闻名的大庆石油会战。大庆精神主要包括:为国争光、为民族争气的爱国主义精神;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艰苦创业精神;讲求科学的求实精神;胸怀全局、为国分忧的奉献精神。概括地说就是“爱国、创业、求实、奉献”。

(三)中国精神的观点

观点一:什么是中国精神?

什么是中国精神?如此宏大的主题,落地到每一个小小的地名当中,变得生动而具体。它可能像一种叫做“马兰”的小花一样,生机勃勃地绽放在戈壁滩,孕育出两弹一星的丰功伟绩。它可能像那片被命名为“红原”的草地一样,见证了长征中无数不屈不挠、不怕牺牲的身影,书写出“红军不怕远征难”的豪迈气概。(来源:《中国地名大会》)

观点二:战疫背后的中国精神,如何表述?

武大教授项久雨:在抗击疫情过程中,中国人民展现了伟大的中国精神,具体来讲就是:舍小家为大家的爱国精神、坚韧不拔的奋斗精神、无私奉献的牺牲精神、众志成城的团结精神、敢于胜利的进取精神。(来源:长江日报)

中央党校教授韩庆祥:基于人民中心的为民精神、基于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基于迎难而上的担当精神、基于舍生忘死的奉献精神、基于大爱无疆的博爱精神、基于守望相助的团结精神、基于统筹兼顾的全局精神、基于命运共同的协作精神。(来源:光明网)

观点三:用中国精神战胜困难

用中国精神战胜困难

来源:中新网庹杭

1.中国精神,体现在面对疫情时的众志成城、守望相助。

2.中国精神,体现在防疫战场上的壮丽逆行、英勇战斗。

3.中国精神,体现在全球抗疫中的大国担当、大国气度。

观点四:“中国精神”凝聚磅礴力量

“中国精神”凝聚磅礴力量

来源:中国经济网

1.这是一种迎难而上的拼搏精神。

在这场与时间赛跑的战“疫”中,必须知难而进而不能消极退缩,这样才能攻克难关,夺取胜利。

2.这是一种顾全大局的奉献精神。

在这场与时间赛跑的战“疫”中,没有人是旁观者,没有哪个环节可以缺失,每个人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ezie.com/jzjj/4849.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