蝎子

脱口秀大会看才华,是如何被一个个榨干的


辽宁白癜风医院 http://m.39.net/pf/a_5824583.html

在说笑果文化之前,我先做了一个比较长,但是不枯燥的铺垫。铺垫完了,却觉得好像也写的差不多了。本想换一个标题,否则有蹭热度之嫌,但考虑再三又觉得,就是这个标题才是我真正想说的。下面,开始铺垫:

年9月,《锵锵三人行》停播了。

这件事对整个中国的娱乐媒体有什么影响,我不知道。但对我个人来说,它是一个颠覆性的终结,留下一道悠长的、“gonewiththewind”式的伤口,直到现在,还隐隐作痛。

?在接到停播消息的时候,我已经每周五次追锵锵超过15年了,而它就这么突然停止了,没有记者发布会,没有解释,戛然而止。

十五年的精神惯性,我几乎崩溃了,迷茫了。我不知道该如何填补这个虚空带给我的恐怖——于是,我开始看《奇葩说》第四季。

其实年我就知道了这个节目,也看了十几分钟——太吵了,太杀马特了,立马弃了。所以你们可以想象,年9月的我已经走投无路到了何种地步。然而,我很快就喜欢上了《奇葩说》。

我几乎是迷上了它,还把前三季翻出来看。超级喜欢马晓康,马东是那么世故老练滴水不漏精彩纷呈;高晓松在里面也不讨厌了,甚至说出过很多有道理的话,还带着幽默(比如论该不该怼亲戚);还有蔡康永,做《康熙来了》真的好委屈他哟,这么巧言令色的一个人。

在这个节目里,本来根本不值得辩论的话题,被一众辩手吵出了新味道、新境界,打出了一片新天地。以至于马薇薇、黄执中这些大专辩论赛的选手反而不是最出彩的看点,最让人惊喜的是姜思达、肖骁以及后来的傅首尔。当时我对《奇葩说》的喜爱,甚至蔓延到了米未传媒其他的节目《饭局狼人杀》。

本来事情到这里,就应该结束了:《锵锵》停播带来的虚空被《奇葩说》完美填补了,甚至看不出接缝。——但是,《奇葩说》很快就不好看了。第五季的时候,姜思达和范湉湉都走了,做了导师的肖骁,就像让霍去病去做诸葛亮的活儿,一直都半死不活的。

这时候,笑果文化的《吐槽大会》和《脱口秀大会》却迅速崛起,铺天盖地,势不可挡,像病毒一样席卷了整个娱乐圈。现在这个时期用病毒做比喻有点煞风景,那就换个词儿,现象级的。

《吐槽大会》和《脱口秀大会》都是年开播的新节目,主创班子是同一拨人,又都是靠说段子博眼球,甚至嘉宾都是相同的,所以一开始经常串戏。

李诞他们是从《今晚80后脱口秀》起家的,后来我也扒出来看了,不喜欢。

李诞池子一出来就带着一股痞气,一帮人吐槽说脱口秀都是互相捧场,不好笑的时候硬把气氛搞上去。但是渐渐地,你被他们带入他们的轨道,你就开始围着他们自转加公转了。

这两个节目刚一出来,我没有喜欢李诞或者池子,他们的段子或样子,总之至少有一样,太low了。相比之下,张绍刚不愧是一个专业主持人和大学教授,因为《非你莫属》被骂到退出电视圈的他,居然靠着《吐槽大会》成功洗白了。曹云金这样的专业相声演员一上来,脱口秀演员们都黯然失色了。宋方金这样专业的编剧一上来,其他人的稿子都不够份儿了。观众虽然空虚,但也不是傻子,所以第一季脱口秀大会的大王是庞博,一个交大毕业的程序员。

不止庞博,好多脱口秀演员都“火”了,池子、王建国、思文、卡姆、Rock……可是他们都不如李诞。所以到目前为止,只有李诞真正的火了,赚大钱,出大名,同时活得像个人。

节目一打出名气,李诞马上退居二线,开始到各大综艺里混迹,而且混得很不错,同时偶尔回来节目说几场,保质保量。我想,他是真正研究了这条路很多很多年,一直在为机会做准备,那句人间不值得不是白说的。也许只有懂得自私自保的人,才能在乱世坐稳江山吧。看看其他幼稚懵懂的灵魂,被糟蹋成什么样子。

首先是池子,一个高中都没上过的95后。张绍刚带着他和李诞上综艺,李诞站住了,池子却怵得不行。那是当然了,他才多少墨水多少阅历,去奇葩说辩论,乱七八糟(后来的卡姆也是一样),去其他节目都说不了几句话。不是贬损他,池子作为一个艺人根本就不成熟,公司不应该急着把他推出去。结果小孩儿受不了了,闹翻了。受伤害的不是公司,是他本人。

下一个翻车的是卡姆。第二季《脱口秀大会》和第四季《吐槽大会》已经有强弩之末的味道,输出得太频繁,编剧和演员都已经精疲力尽了。呼兰这种运动员体质的都吃不消,王建国的谐音梗不就是“写不出来”的产物吗?庞博和Rock完全被带懵了,惨不忍睹。张博洋的性格是让人讨厌,但同时也证明了压力的存在。李诞忙着参加各种其他的综艺,一副事外人的态度。

就在大家都萎靡不振的时候,卡姆的狂躁式积极就像一针强心剂,拯救了这个节目,最终他的夺冠是毋庸置疑的,什么王建国,什么呼兰思文,他们哪一个到了最后不是强拖着皮囊应付,心里却觊觎着一个虚名?只有卡姆,还是沉浸在脱口秀本身。但是他没能闪耀多久,几乎就是一眨眼的功夫,就进去了。太可惜了。

今年思文和程路离婚了,思文就退赛了。无论澄清什么,都是粉饰。之前所有的幽默都变成了真正的吞泪强颜,原来睡在上铺的兄弟真的是一个扶不起的阿斗。程璐说要复婚云云,不知道,世事难料。但是对一个女人来说,有希望就不会提离婚;对一个男人来说,靠得住就不会真答应。

一将功成万骨枯,成为枯骨的,很快就会被忘记,而且以一个并不体面的原因,要么出事儿,要么才尽,淹没在后浪嗷嗷的噪音之中。江山代有人才出,今年,是王勉。

到目前为止,王勉的每一次出场都很精彩。三年的观察磨练,一直在节目的边边角角做完型填空题,今年机会来了,他也成熟了,也许这是他比池子卡姆Rock庞博都幸运的一点。我希望他今年能拿第一,即使不是他,也要是个新人,颜怡颜悦啊之类的,不要是建国、呼兰,或者那个莫名其妙的周奇墨。

这三个人,以建国为首,难成大器。不管罗永浩有多喜欢周奇墨,不管呼兰多有信息量,嘉宾评论他们表演的时候,他们都有话说,说得比嘉宾还多还专业,潜台词其实就是:你懂个屁。特别是建国,比赛之前满不在乎,淘汰以后委屈不甘,可是稿子摆在那儿,就是半死不活,越是到决赛越水,拿着“说点严肃的”做挡箭牌也没用,工作量太大不是借口,不好就是不好。有的人活成面子,有的人活成里子,当里子的人想要面子,就是妄念。当王建国决定几次三番三更半夜去捞烂醉如泥的李诞,命运就决定了,李诞是面子。

从选秀节目大行其道开始,艺人就是被吸血、被消耗、被榨干的宿命,背后的经纪公司老板才是大笔捞钱的金主,但是艺人本身都自愿的、争着抢着要出道。人太多了,挣钱就是要出名。但是出了名,没了灵魂,挣到了钱又如何?这个我没资格批评,我还在底层挣扎着,就像当年做键盘侠的李诞一样。

但是综艺节目以前是养人的,像快乐家族,像康熙来了——现在变成了吸血鬼,用来榨干人的,比如奇葩说,比如脱口秀大会。那么,过去的观众跟着节目一起成长,节目就是茶余饭后的一个消遣,不好看也是一期。现在的节目,对于观众来说就是毒品。

就像开头说的,《锵锵三人行》的停播是一个终结。《锵锵》之前的谈话栏目,基本是人物访谈,从《杨澜访谈录》开始,《超级访问》、《鲁豫有约》,分享的是人生经验;《锵锵三人行》是一个创新,找一个话题、主题来讨论,嘉宾把自己的学识和观点糅合在里面,分享的是思考。而《吐槽大会》和《脱口秀大会》分享的是笑点。

渐渐地,虽然我知道《十三邀》和《局部》很高级,但是我还是更会一遍一遍地看《吐槽大会》和《脱口秀大会》,因为看它们不需要用脑,不需要专注。可是就是这样一档节目,却榨干了那么多曾经“才华横溢”的人。

孟子在两千多年前掏心掏肺地说,“予岂好辩哉?予不得已也”。历史一直在重演,只是周期有点长,到了重复的时候,人们早已经忘记了之前来过这里。或者也许就是因为忘记了,才会重演。我们已经进入到了第二个春秋战国。曾经我很憧憬那样一个百家争鸣的时代,没想到真正置身其中的时候,才知道有多吵、多残酷、多凶险,才明白要在这个一个时代中体面地活着是多么的艰难,才明白为什么最后赢的是虎狼之秦。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ezie.com/jzjj/5246.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