蝎子

蝎子养殖,蝎子产仔期的饲养管理,临产期的


白癜风医疗机构 http://pf.39.net/bdfyy/zjft/170416/5291113.html

大家好,我是百家作者,今天继续给大家带来蝎子养殖知识,蝎子临产期的饲养管理,临产状态鉴定在妊娠期应对个体较大的雌蝎多观察,鉴定孕蝎是否达到临产状态。如发现孕蝎开始食欲减退,四处走动,寻找僻静场所静伏不动,即应进行逐个检查,若发现雌蝎腹部肥胖,而且透过腹壁可见到腹内有大米粒状的成熟胚胎,说明即是待产孕蝎。

准备产房,对待产孕蝎要及时隔离,严禁将产期孕蝎混养,这是因为:刚产下的仔蝎受到其他蝎子的干扰,就难以爬上母背,从而不能成活;刚产仔的雌蝎受到其他蝎子的干扰,会烦躁不安,来回爬动,摔掉背上的仔蝎,从而降低仔蝎成活率;存活的仔蝎,有被其他蝎子咬伤,甚至吃掉的危险。所以,应为临产孕蝎设置合理的产房。

产房可用1次性塑料小口杯,或是玻璃罐头瓶。也可用土坯或砖等制作。用小口杯或罐头瓶做产房时,先在产房内放2~3厘米厚的沙壤土,压实,上边放一块湿海绵和2~3条黄粉虫即可。在孕蝎临产前2-3天,发现孕蝎大便频繁、行动迟缓、停食不动时,用夹子或竹筷子夹住其后腹,轻轻放入小口杯或罐头瓶内。1个容器放只孕蝎,然后再移人专设的孕蝎分娩池中。小口杯或罐头瓶可呈“品”字形叠放,以节省空间。待产后背仔期结束,而且仔蝎脱离母背独立生活时,则将雌蝎转移到交配池或饲养池饲养。

当养殖规模较大时,可用土坯、砖或水泥板等作产房。其方法是:在长60厘米、宽35厘米、厚6厘米的土坯上挖若干个长6厘米、宽4厘米、深3厘米的小坑。土坯产房可以多层组放,每层之间留3厘米的缝隙。亦可用上述规格的土坯烧制成砖,或制成模型后用水泥、沙子制成水泥板制作蝎子产房。土坯、砖、水泥产房使用时,可一层层地码起来(土坯之间须留有2~3厘米的空隙),码的高度根据蝎房高度而定。亦可用三合板角料制成长5厘米、宽7厘米、高10厘米的方格,内壁上缘用塑料胶带粘贴制成木板巢格产房,使用时可放于平坦地面上。

实践证明,土坯、砖、水泥产房占地面积小,有一定吸湿能力,可保证蝎子对环境湿度的需求。但是由于各产房相通,容易出现“串房”现象。木板巢格产房和罐头瓶产房,则能克服孕蝎相互干扰的问题,仔蝎的安全也有保证,可大大提高仔蝎得成活率。

产仔期的饲养管理

从母蝎产仔到母子分离这段时期称为产仔期,一般为10天左右。产仔期,母蝎不吃任何东西,几乎完全依靠在妊娠期大量取食所贮存的营养而维持。刚出生的小蝎尚不能取食,其趴伏于母背,靠体内残存的卵黄为营养维持这段时期的生存。因此,产仔期不需要进行人工投食。在管理方面,由于雌蝎负仔,行动不便,常常十来天一动动不动伏于分室之中,并警惕地护卫着背上的小蝎。因此,产仔期,母蝎、仔蝎基本处于一种“准蛰伏”状态,不随意爬动,不必为防止逃跑而劳神费力。这一时期蝎子对湿度要求较高。土壤湿度应保持在15%左右,低于5%则出现母吃仔现象。这段时间如果连续高温,土壤迅速干燥,应及时增湿,以保证此时母蝎与小蝎所处的7~10厘米深处的土壤湿度不低于10%。

母蝎、仔蝎的分离母蝎在产仔和负仔期间活动较少,全神贯注地监视、保护仔蝎,以防仔蝎受到伤害。结束负仔以后,母蝎护仔性大减,食欲大增,如果此时饲料投喂供应不上,或湿度稍低,就会出现残仔现象。而且,这时原有蝎窝中蝎子的总数已经超过原来的十几倍,十分拥挤,影响生长发育。另外,此时幼蝎从母体内带来的卵黄已消耗殆尽,幼蝎和成蝎对饲料虫的要求不同,分开饲养有利于幼蝎进食补充营养,便于管理。所以,从管理上讲,很有必要进行小蝎分窝。母蝎、仔蝎的分离方法通常有以下几种,各场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使用

1。玻璃板分离法分离时,先用夹子取出母蝎放入另池饲养,再把仔蝎连同产房中的饲养土一起轻轻倒在盆中的玻璃板上(下垫玻璃瓶)。仔蝎会慢慢向玻璃边缘爬去,掉入盆中。然后将玻璃板上的土倒掉。该法适用于罐头瓶产房,每次可分离56瓶。

2。挑拣分离法当仔蝎爬下母背后,在晚上将外出活动的前腹干瘪的产后母蝎用筷子或夹子拣出,剩下的仔蝎仍留在原蝎池中饲养。此法适用于土坯产房、水泥板产房和木板巢格产房等较小规模养蝎。

分离法,在蝎池内建一个小池,小池池底高出大池10-20厘米,四周边缘为与大池地面成60°角的斜坡,坡上铺玻璃板,蝎子只能滑下而不能爬上。小池四壁由4块玻璃板粘成,四壁与池底留一高0.3厘米、只能容仔蝎通过的细缝。分离时,将产房中的母仔蝎一起倒人小池中,仔蝎通过细缝随坡滑入大池,而母蝎则留在小池中。

此法适用于较大规模养蝎。蝎子的良种培育在蝎子养殖业中,品种对生产影响巨大。在长期人工养殖过程中,受变异、退化等因素的影响,种蝎的优良性状在生产过程中,随子代的繁衍而具有不稳定性,不良的饲养和近亲繁殖以及其他因素造成许多人工养殖中的蝎子都出现了种质差和种质退化的问题。因此,对蝎子进行专门的选育和培育是十分必要的。

1。种质退化的原因及表现蝎子在长期的人工养殖过程中,因近亲繁殖、温湿度不适、投喂饲料和养殖方法不当等原因,都会逐渐导致品种退化问题。蝎子种质退化表现为抗病力下降,幼蝎生长缓慢,个体较小,成蝎的生命缩短,产仔数减少,繁殖力降低,仔蝎的成活率不高。

2。良种选育中必需的理论数据

(1)外部形体数据

体色、体长、体宽、体重、整齐度。

(2)繁殖数据

产仔率、平均产仔数、病残率、各龄期幼蝎成活率。

(3)生产性能数据

饲料转化率、干湿比、产毒量、优质率。

(4)抗逆性能

抗病力等。

3。选种

一般可分两次进行。第一次选种是在4—5龄的中型蝎中进行,通过日常观察,挑选体型大、健壮活泼、无残缺、适应性强、抗病能力强、感染后自愈能力强的个体作种蝎,集中单室饲养。第二次选种应在种蝎交配产完第一胎后进行,着重选那些产仔早、产仔率高、母性强、仔蝎质量好的母蝎作种蝎。对雄蝎也应选择体格强健、体色光亮、活泼有力、性欲旺盛的作种蝎。

这样的选种,坚持年年连续进行,就能使该蝎种的优良性状体现出来,保持下去。实践证明,在蝎子的群体中经常注意选种,选优去劣,有利于保存和发挥蝎子的优良特性,有利于稳产高产。研究表明:蝎子的生长速度与产仔率是两个负相关的性状,产仔数越多,仔蝎个体越小,生长就越慢。蝎子的生长速度与产仔率这两个性状很难在同一品种内同时表现优良。所以,选育种蝎时,可以单独培养父系和母系,父系侧重于生长速度快慢和个体大小,母系侧重于产仔率和成活率。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ezie.com/jzjt/10815.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