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风林秀
编辑:吃硬盘吧
插画:发达蚊
孙悟空刚从五行山被放出来时,与唐僧简直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
恰好一头猛虎拦路,悟空上去就是一棒子。
唐僧瞬间被高能的悟空圈粉。哇!高徒,你比那个镇山太保厉害多了!
可是二人互相的好感度还没有磨合热乎,就发生了一件不愉快的事情。
悟空打死了六个强盗。唐僧骂骂咧咧一顿数落。
悟空的火也上来了。得嘞,老孙辞职了。
#01.
孙悟空走了以后不再回来可以吗?简单说,暂时还不可以。因为他的这份工作是观音菩萨给找的,他也答应了。这就相当于和菩萨签了一份用工合同。
如果悟空中途不干了,很有可能引发一场劳动纠纷官司不说,恐怕信用记录上也会记上一笔。到时候,筋斗云肯定是不能用了,就是普通腾云驾雾恐怕也会受到限制。
所以,孙悟空在老龙王那里喝了一会茶,老龙王一劝说,悟空也就“就坡下猴”了。
那么,悟空又回到了唐僧身边。结果他被戴上了一个紧箍咒。
戴就戴吧。谁让自己先前跟领导吵了一架呢。现在的问题是,接下来,悟空的路该怎么走?又该如何与唐僧相处呢?
悟空是一个心思简单的人。套用莫言一篇小说的题目来说,悟空是一个“晚熟的人”。
既然晚熟,他就不会了解唐僧的心思。当然,他也懒得去揣测唐僧的心思。
很快,取经团招兵买马,猪八戒加入进来了。
唐僧是如何与猪八戒勾连到一起的呢?道理其实很简单,二人是一拍即合。
什么是一拍即合呀?就是一个喜欢拍,另一个更喜欢被拍。于是就合了。这个词就叫做“合拍”。
唐僧这人有一个习惯,对下属平时说话喜欢骂骂咧咧。可是悟空不喜欢听他骂自己。但是八戒倒是不在意。于是,唐僧骂孙悟空泼猴的时候,悟空就是一顿白眼。但唐僧骂八戒蠢猪的时候呢,八戒就是叫苦叫累。
这就是悟空与八戒的不同。
那唐僧自然喜欢八戒了。
唐僧喜欢八戒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其实就是悟空太强了。
悟空不但能力强,而且说话做事都很强势。况且说,他一来就跟唐僧吵过一架。这件事,唐僧心里始终是有阴影的。
而八戒就不一样了。八戒从来不顶撞唐僧,他只是喜欢发牢骚。
别小看发牢骚,这也是一种情商。因为他整天发牢骚,唐僧就觉得,八戒别看能力比悟空弱那么一点点,但是他很勤勉,他很尽心尽力。能力差,还这么卖力气。比起那个猴子就强多了。
猴子能力强,给他的事情不费吹灰之力就干完了,他还有余力。那么他就有精力思考别的,要是没事就跟我捣蛋怎么办呢?
所以说,唐僧对悟空始终有提防之心。换言之,悟空在这个团队的存在,始终让唐僧心里不安。
面对如此复杂的人际关系,悟空,又该如何处理呢?
#02.
开始时候,悟空其实根本不了解唐僧和八戒的心理。因为他心性简单,就觉得别人也心性简单。他心底纯净,就觉得别人也心底纯净。
每个人眼中看到的别人,通常情况下就是另外一个自己。悟空如此,八戒也是如此。
八戒从入职第一天起,就天天想着分行李。因此他觉得,悟空肯定也是这么想的。
有一次,八戒挑唆唐僧赶走悟空,悟空不走。八戒就跟唐僧说,师父,他之所以不走,是因为要跟你分行李。你从行李中捡点东西分给他,他就走了。
八戒和唐僧一而再、再而三地算计悟空,终于被悟空看了出来。
他也终于明白,取经这件事情,对于八戒来说当然是无足轻重,即使对于唐僧来说,也并不是第一位的。唐僧心中第一位的事情是,巩固住自己的地位。
唐僧一路之上,经受过各种诱惑,他都坚决拒绝了。表面看他是一心一意为求取真经。但他内心真实的想法是,取经过程的意义,远远大于取到真经本身。
如果离开悟空能到达灵山的话,唐僧也早就把悟空开除了。而且他的确尝试了几次。
第一次三打白骨精之后,唐僧赶走了悟空。结果奎木狼变化的黄袍怪来了。这一次,唐僧吃了一个大苦头。
黄袍怪把唐僧变成了一只老虎。表面看,这件事情不大,但其实不然。
要知道,唐僧一路之上很重视自己的名誉的。这被变成老虎的事情,坊间传得也是沸沸扬扬。之后,真有人产生了疑惑,唐僧可能本体就是一只虎妖啊。
唐僧到底是不是老虎呢?如果是,那悟空可是一个打虎英雄啊。这事难免让人有些浮想翩翩了。
被变成老虎这件事情,唐僧心里也是很不爽。虽然悟空回来了,但唐僧心里依然有疙瘩。他找了个理由,再次赶走了悟空。
这一次,来了一只六耳猕猴,给了他一棍子。
这下把唐僧又吓得不轻。要知道,六耳猕猴与悟空其实神通无二,武器也无二。唐僧之所以没有受伤,显然是六耳猕猴不想真正伤他。
六耳猕猴也是怕紧箍咒的哦。至此唐僧明白了一个道理。平时自己以为念紧箍咒可以制住悟空,但悟空如果真要动手,他的紧箍咒是来不及念的。
经历过两次被撵之后,悟空也看明白了。自己必须要跟师父好好相处,也要容忍猪八戒这样一个猪师弟。因为这就是一个团队。这样的团队组合并不具有特殊性,而是具有普遍性。
于是,悟空后来采取了一个策略,也就是对于《心经》的最高境界的解释,不言之理。
不言,包括两层含义。一是不解释,二是不纠缠。
不言指得是言语层面。而在行动层面上,就是要合拍。
这样,我们就又回到了上面的话题。
合拍也有两种情形。一种是前面提到的唐僧与八戒的合拍。还有一种就是悟空的合拍。
悟空的合拍可不是八戒的那种拍马式合拍。而是与自然和精神的合拍。
儒家有一个“九思”,即: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其实九思说得就是自我反思。
只有学会反思的人,才算真正懂得了思考的意义。
悟空反思什么呢?当然是如何合拍。
合拍就是相和。具体讲,就是《道德经》所说的“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03.
悟空在反思,取经的意义到底是不是为了取得真经呢?最终得出的结论就是,取经的目的,跟是否取得真经其实毫无关系。
最后的结果也证明,关于取经,灵山这边根本也没有一个准谱。白本经也行,有字经也行。取什么样的有字经,也是随机抽取。
这样一来,悟空就明白了。取什么经不重要,关键是取经这个概念很重要。这是一个概念的时代啊。
因为有了取经这个由头,就组成了一个取经团队。有了这个团队,各方人都可以从中获得自己需要的东西。
咱们回顾一下取经路上发生的事情就知道了。
想下界为妖的神仙和坐骑们,借这个机会都下界了。比如:青狮、白象、青牛、金银童子等。
需要除掉的妖精借这个机会都除掉了。比如白骨精,蝎子精等。
需要收降的妖精也都收降了。比如牛魔王一家子,老鼠精等。
还有一件关键的事情,那就是地盘的重组和盘整。牛魔王一家子巧取豪夺的号山、火焰山、积雷山,一下子都被佛祖收走了。
所以到了后来,孙悟空也有些明白了,为什么唐僧不让他去杀那些毛贼。因为那些人与各方利益集团的利益无关。他们祸害的只是百姓乡里,悟空精力有限,唐僧希望他把主要精力用在干大事上。至于那些小猫小狗,就让他们自生自灭去吧。或者说,等他们将来做成大妖了,再收拾也不迟。
本作品版权归鱼羊史记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欢迎转发朋友圈。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ezie.com/jzjt/111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