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罗永浩为啥可以“屹立不倒”这么些年?最近看《脱口秀大会》有点不习惯了。为什么?因为之前一直常驻的罗永浩走了,李诞透露“他又回去搞直播了,真不够朋友”,可见欠了债的罗永浩的确是很忙……之前罗永浩做领笑员的那几期效果都挺好,杨天真的一针见血、李诞的插科打诨,再加上罗永浩半真半假的妙语连珠,感觉台下的“笑果”比台上还要强。他一走,节目突然就像没有了精气神,张萌虽然聪明,但不招人喜欢,还拘在她美女的角色里,杨天真又是一个需要对手的人,两个女领笑员离观众都很远,而李诞也没有了刻薄的对象,所以罗永浩走了,对《脱口秀大会》来说损失巨大。也由此可见,老罗之前被戏称为“口才变现第一人”,是此言不虚,他的脱口秀能力始终在线,任何梗都接得住,现挂能力绝对一流。很多人可能不太了解罗永浩,尤其是女性,尤其是既没有用过锤子手机、又没有听过“老罗语录”的人。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暗暗红了十多年的初代网红,大约从年左右,罗永浩的语录在网上流传,以及他创立“牛博网”,砸冰箱出位之类的事件不断发生,他就一直是网上的风云人物,到现在,也红了有十四五年,而且走的是居然是不商不工的“文青派”。今天,我们来唠一唠“文青派”的大佬老罗,走过了怎样不寻常的路。文
伊莎贝拉、黄小姐出品
蓝小姐与黄小姐01小城官二代说罗永浩是奇人,是因为他的人生基本都是由小概率事件组成的。首先,他是县委书记家的叛逆儿子。虽然罗永浩的家乡是东北一个小县城,但是有个做官的爸爸,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的性格,最起码,他属于是小地方的“上流社会”,所以你可以看到他性格中很少有隐忍坚韧的一面,相反总爱我行我素,他用了很文艺的词语来形容自己这种性格:“生性狷介”。另外他自己说过,由于爸爸的工作关系,他可以在那个封闭保守的年代看到很多港台杂志,也影响了他的世界观。虽是小地方的“官二代”,但生活层面,童年和青少年时期的罗永浩还是很憋屈的,甚至是分裂的。一方面他在学校长期被欺凌,尤其最深的阴影是“他们当着女同学的面羞辱我”,这也导致罗永浩后来的攻击性人格,以及面对女性的时候多多少少有一点不自在。他几乎不会大方地和女粉丝拥抱,甚至会下意识地落荒而逃;在鲁豫的采访里,他说有“轻微”的攻击性人格。在《脱口秀大会》里承认有“严重”的攻击性人格,只不过“被我掩藏起来了”。被霸凌和打压之余,罗永浩又有着极强的自我。他敢于挑战权威,对于任何空洞和教条的东西不屑一顾,最大的表现就是每节课都要挑衅他的政治老师,因为“他们讲的东西毫无逻辑”。俩人当众battle讲道理,也让罗永浩成为老师最头疼的叛逆学生,按小地方的哲学,政治老师对他也是无可奈何,你能拿书记的公子怎么办呢。最可能的结局就是不跟你玩,冷落你,这让罗永浩觉得“自己和教育体制格格不入”,于是高二辍学,开启了“自由读书”的时代,同时在思索着怎么能赚大钱,因为他从小就知道“自己一定是做大事的人”。据说罗永浩退学之后看的都是李敖王朔、《罗马帝国衰亡史》,可罗永浩承认过,那时候最感兴趣的是《快速致富论》。“知识分子要活的有尊严,就得有点钱。”以上,是一个小城青年的小概率成长经历。02永远去最火的地方工作不读书,就上班,罗永浩的内心深处似乎有一条隐隐的规律是,他的目光永远紧盯着那个时代里最火的地方,哪里火,他就去哪儿。他的职场生涯开场开得令人瞠目结舌。当时罗永浩已经什么乱七八糟的行业都尝试过,甚至去韩国卖过壮阳药。有朋友告诉他,北京有一个叫“新东方”的教育机构承诺年薪百万,罗永浩就动了心。他花了两个月学习英语,然后给俞敏洪写了封万字长信,情深意笃,获得了面试机会。那时候新东方极为看重老师的讲笑话能力,在九条招聘条件中,关于中文表达的要求有五条,而英文表达却只有三条,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吸引学生。而罗永浩前两次试讲由于紧张都失败了,俞敏洪当即给出的评价是——“这个人没有幽默感。”最终在第三次打动了俞敏洪,于是,年,这位同行口中的“三无人员”,即无学历,无经验,无长相,甚至英语水平都麻麻的罗永浩成功就职新东方。即便罗永浩后来成为全中国最会演讲的企业家之一,他却说自己其实是天生易紧张的体质,一场2小时的演讲要准备小时才可以,并且随身带着硝酸甘油。大概在俞敏洪面前的那两场实在太有心理阴影了。不管怎样,天生的幽默感和犀利的口才让他成为新东方最红的老师,他的段子信手拈来,他给学生们讲的那一套对抗应试教育的方法论格外受欢迎,他的课堂是最生动、也最能留住学员的。后来他的语录在网上疯传,成为了和芙蓉姐姐并驾齐驱的第一代网红,他也很快成为新东方收费最高的老师,课时费从元升到。他还拉来了自己的发小,同样毕业于延吉小学的李笑来,两个东北青年在新东方大放异彩。李笑来的上课风格颇为文艺,总是抱着把吉他轻轻吟唱,引得学生崇拜,后来成为新东方第二个网红老师。相信每个出国留学的孩子都读过他的《TOEFL核心词汇21天突破》,至今这本书还在为李笑来创造着版税收入。这样想想,延吉小学应该很自豪吧,竟然出了两个全国名人。李笑来讲托福,罗永浩讲GRE,其实两个人的英语能力都一般,但是逻辑思维强、段子强,用今天的话来讲叫做“高价值输出”,被学生当做大神膜拜。在新东方的日子,奠定了罗永浩非凡的演讲能力与口才,也培养了他无与伦比的优越感。在今后漫长的岁月中,罗永浩交朋友也好、招员工也好,他不看重其他的东西,最看重的就四个字——逻辑能力。逻辑强的人,被他认定是聪明人,也是值得交朋友的人。其他的人?都是“傻X”。在新东方做了几年,罗永浩已经年薪60万,但他选择离开,并且对前老板俞敏洪做出了如下评价:你如果是一个商人,纯粹是为了钱,大大方方赚钱当然没有什么不好,但总是披着理想主义的外衣,把自己塑造很高尚很纯洁就太虚伪了,我很讨厌虚伪。罗永浩和俞敏洪是怎么产生的睨隙,大家众说纷纭,很大原因是两个人性格不合。有人说俞敏洪虽然披着理想主义的外衣,但骨子里仍是小农和市侩的精明。他爱喝酒,从小就被他爸锻炼喝劣质白干,也喜欢酒桌文化,后来俞敏洪选人用人时都离不开“酒考”,以酒品定晋升,而罗永浩不谙此道,也不屑于逢迎。有个段子是这样说的:有一年开年终总结会,老俞号召老师们要“做人如山,做事如水”。轮到罗永浩上台,他先照本宣科地念完自己总结,然后开始了自由发挥:“俞老师说的这句话,我不太赞同。我罗永浩不论是做人、做事还是做爱,都他妈如山。”台下哄笑一片。03比商人文青,比文青有钱6年离开新东方后,在家歇了几个月的老罗在八月办起了“牛博网”,如果要说他真正在公众意义上拥有影响力,应该始出于这个网站,因为这个网站上写作的可都是当时的”牛人“啊。关于这个网站的创立,众说纷芸,有人说他当时觉得博客是有发展潜力的,有人说是饱经“被删帖”之苦的罗永浩为了让自己的言论“不被删帖”,和好朋友黄斌创立了牛博网,承诺“任何言论都不会被删除”。事实上,罗永浩虽然看上去像文青,他却是以企业家的身份进入文青圈的,在文青心中,老罗是老板,金主,而在企业家心中呢,老罗又是文青的代表,论跨界,老罗好像浑然天成,玩得很溜。黄斌和罗永浩志同道合,但他不是那位著名经纪人黄斌,而是原新东方老师。黄斌最开始是上海新闻晨报的记者,后来被陈凯歌的老婆陈红赏识,邀约他去做陈凯歌团队的宣传总监。后来离职做专职经纪人,捧红黄晓明和赵丽颖等等,现在又开始做制片人,大烂片《何以笙箫默》就是他的制片。当时黄斌和罗永浩开牛博网时还是一腔激情的时代,罗永浩负责邀请作者和日常页面的编辑,黄斌负责网站的技术开发和维护,还有个文员做些文字粘贴的工作。这群知识分子现在听起来都是一个个响亮的名字,比如连岳、王小峰、老六、王小山、韩寒、梁文道、冯唐等等,这也是中国第一批所谓的“公知”,牛博网一度影响力很大,对很多社会公众话题都有发声。罗永浩也十分敢说:“要会自己写字,不能像李宇春;要言之有物,不能像徐静蕾;不能剽窃,万一不小心剽窃了,要懂得道歉,不能像郭敬明。”尽管“牛博网”是被人们戏称为“行业冥灯”的开始,意思是罗永浩进入一个行业,那个行业就会黄掉。牛博网存在的时间很短,而且整个博客行业都随之黯淡了下去,没多久,微博就开始兴起。但是这段创业经历对于罗永浩来说却意义非凡,因为在这里,他不仅结识了冯唐、柴静、左小祖咒等一群联盟般的铁友,还收获了几个狂热粉丝。比如其中之一的作者朱萧木,他后来一直随着罗永浩南北征战、不离不弃,他极度崇拜老罗,最近的直播里,他是罗永浩的助手。朱萧木之前在锤子科技,后来出来做了电子烟,拉了老罗一起做。就在老罗宣布当年的双11要卖电子烟的20天后,国家出台政策要整顿电子烟市场,这是老罗最经典的“行业冥灯”案例。04永远能抓住网友的G点
牛博网关停,罗永浩曾经回过英语培训界,但培训赚钱太久太耗时了,不符合老罗做大事的风格。
于是乎他开始准备做手机。那时候所有人都以为他疯了,很多工程师是抱着必败的心情帮他做——“我们都是听老罗语录长大的,反正早晚要黄,不如就帮他圆梦吧。”
但要不说罗永浩是奇人呢,他在成立锤子科技之前,又结结实实地网红了一把,成功地给自己的手机预热宣传了一波。
那个冬天,他联合冯唐和左小祖咒,在西门子的公司总部,砸烂了他们的三台冰箱,要求维权,原因是“冰箱门关不上”。
▲左小祖咒家的冰箱门关不上。
▲冯唐家的冰箱门关不上。我们可以由此欣赏一下罗永浩对于公众情绪的精准驾驭能力,他把一场“闹剧”,彻底变成了网民的狂欢。首先打出标语:
对志愿者交待“战斗”事宜:
接受记者采访:
脱掉外套,在寒冷的冬天只穿短袖:
怒砸冰箱:
地上躺着三台冰箱“尸体”,分别是老罗家的、左小祖咒家的和冯唐家的:
请事先雇来的保洁阿姨打扫战场,文明维权:
在集团门口合影:
制作西方媒体可以使用的专用标语:
制作中国媒体可以使用的专用标语:
引来西门子高管出现,并到处拍摄,于是两方人马拼命对拍……
最后装车走人:
老罗身材偏胖,长相憨厚,从外形上就很容易与万千“草根网民”有共鸣,而与“草根网民”不一样的是,他又是不折不扣的知识分子,会说流利的英语,拥有一招制敌的逻辑能力。
再加之他特有的接地气的幽默东北语言在论坛上向网友“直播”了这一场行为艺术,一下子让罗永浩又成为公众视野的“网红”,这对他今后的事业当然有好处,起码省下了很多宣传费。
所以尝到甜头的罗永浩以后就经常用这招,他承认在每一次需要公众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ezie.com/jzjt/53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