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李群,小学一级教师,南城街道优秀班主任。自年参加工作以来,一直担任语文教学和班主任工作,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班主任管理经验,形成了课堂教学和班级管理的“和文化”。参与省市课题研究2项;先后多次在学校(市直属)课堂教学、基本功比赛中荣获一等奖;连续多年荣获学校(市直属)优秀班主任、优秀教师、集团优秀教师等称号;二十余篇论文在省、市、街道荣获一、二等奖;指导学生在报刊发表作文多篇。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现代教师都接受过专业培养,拥有高学历、高素质,在带领班级团队实现教育教学目标时,应该处处秉承引导者身份,
说起《西游记》,大家就想到“师徒”二字,孙悟空师徒四人历经九九八十一重磨难,终于取得真经,得道成佛成仙。《西游记》是一路修行,向佛祖求取真经,这不就像我们和学生在教育之路上修行吗?在这里,我将借由《西游记》,浅谈班级管理中的“细节管理”。
一班级管理要以人为本
大部分人可能觉得我们老师是唐僧,带着调皮捣蛋又本领高强的三个徒弟——即学生去求取真经。其实,在我的认知中,“唐僧”才是我们众多教师保驾护航的对象,是取经的主体。在我们的课堂上,唐僧不就像我们身为主体地位的学生吗?我们教师虽然如孙悟空一样,有着七十二般变化,随手就能捏来筋斗云,却不得不跟在如“唐僧”般什么变化都还没有的学生身边,陪伴他们成长,直到成佛,自己才能跟着成佛。
带着学生是唐僧,教师是孙悟空这个认知,我们回想起《西游记》中“三打白骨精”这个经典片段,在这里,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就公平公正了,因为是妖就得灭。但这却忽略了他所保护的对象——唐僧这个主体,唐僧乃一凡胎肉体,怎么能如本领高强的孙悟空那样一眼就看穿妖精的诡计呢?如果孙悟空能
我们讲教育要以人为本,就是要尊重学生这一教育的主体,尊重学生认识世界的客观规律,站在学生发展的角度,思考学生的利益,因材施教。
案例:
有一段时间,小T每天都在口袋里装点零食来学校,从饼干到海苔,花样繁多,甚至还有棒棒糖和口香糖,屡禁不止。
细细思量,我才明白:我只从主观上要求学生不要带零食来学校,但并没有让学生——这一主体认识到不带零食的原因。正所谓“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学生不明白“所以然”,就出现了带零食现象屡禁不止。
治水当治本,教育当观照学生主体。于是我站在为孩子身体考虑的角度,与小T和小T的妈妈详细地分析我不让孩子带零食来上学的三点原因:一是为孩子的安全考虑。孩子本身是活泼好动的性格,更主要的是上学和放学都是坐校车,如果带棒棒糖在车上吃,或者在路上边跑边吃,都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二是大人要教育孩子,不要随意接受别人赠与的吃食,提高保护自己的安全防范意识。三是孩子来上学带了零食,很可能上课忍不住偷偷吃,养成学习不认真的不良习惯。如果孩子实在想吃,可以放学回家后再好好享受零食。
站在小T的角度指出问题所在,并要求家长配合,显然家长是乐于接受和支持的。
从此以后,小T的家长不但不再让孩子带零食上学,还会特意
教育以人为本,核心就是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方能一顺百顺。
二谨防经验主义
再来说说《西游记》中的“大战红孩儿”这个故事。红孩儿的绝活是三昧真火,孙悟空的火眼金睛从哪里修炼得来?是太上老君的炼丹炉里的三昧真火练就出来的。所以当孙悟空面对红孩儿的三昧真火时,他凭着经验,自认为对付红孩儿不成问题,甚至笑话土地老儿胆小没本事。结果呢,差点被红孩儿的三昧真火熏瞎了眼。幸亏后来他学了个乖,请来观音菩萨收服红孩儿当善财童子,利人又利己,才化险为夷。
案例:
说起教育的经验主义里最惨痛的教训,莫过于年9月26日14时30分左右,昆明市盘龙区明通小学发生的一起踩踏事故,造成学生6人死亡、26人受伤、2人重伤。经查明,导致事故的原因是由于平时一块经常放在那里的海绵垫,司空见惯的细节酿造了无法挽回的悲剧,可见经验主义的危害!
我身边也发生过经验主义影响孩子的事例。在这里,我得说说小Y的故事。小Y很特殊,怎么个特殊法呢?就是第一天来适应学习,我马上就记住他了。因为不管老师讲什么,他总是自己玩,自己大声说话。我提醒家长注意培养孩子养成良好习惯时,他妈妈总是说:“他从小就这样,我觉得他的情况很像自闭症。”
一周后,我请小Y的妈妈过来面谈。我仔细询问了小Y从小以来的行为表现,并引导小Y的妈妈观察孩子当时的表现。最后,我诚恳地请小Y的妈妈带小Y找医生诊断,而不要凭借自己的生活经验去判断孩子的问题。到了周一,小Y的妈妈打来电话,告诉我小Y经医生诊断,被确诊为从小听力有问题。事情到此就水落石出了,小Y天生扁桃体肿大,经常引发中耳炎,造成听力障碍,语言发育迟缓,人际交往障碍。又因为家长的经验主义,把他当自闭症儿童看待,大部分时间消极对待,听任他在角落里自己玩耍,最后小Y的运动发育也迟缓了。
找到了问题的症结,小Y的家人又重新燃起了希望。
虽然小Y的后续情况我无法预料。但我还是庆幸:幸亏我没有凭经验主义断言孩子因为自闭症而无法正常生活和学习,不然就是和家长一道贻误孩子的终身了。
世界上本就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作为班主任,面对的学生千差万别,对学生作学情诊断和教育引导时,切不可以想当然的经验主义给学生下断言或采取教育策略。必须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而进行科学有效的施教。
三引导孩子做“有心人”
《西游记》中如果仅靠孙悟空一个人,哪怕他留心了又留心,白天黑夜不睡觉,熬出两个大黑眼圈,可能也无法成功地护送唐僧取得真经。但其实是,他最后也能成功引导唐僧识别妖精。你看唐僧遇到蝎子精时哪里还有遇到白骨精时那么好糊弄。在一次次除妖斩魔中,他们师徒合作越来越融洽,关系也越来越亲密。
(一)引导孩子
我们教师除了自己做到“
案例:
以前我遇到过一位音乐老师,她带的学生不但乖巧,还特别有灵气。有一次,我路过她们班,她正带着学生排队准备去音乐教室。大部分学生飞快地排好了队伍,看得出来训练有素。
这时候,有两个孩子小声地争论起来。一年级的孩子嘛,一到排队时,我们就会发现经常有那么一、两个找不着自己的位置的。当年的我,特别年轻气盛,遇到这样的事情时,总会生气地说说两个孩子——怎么啦?怎么又是你们俩找不着位置啦?但这个音乐老师却仍然保持着微笑,就那么自然地走过去,好像这是不值一提的小事。她温柔地对两个孩子说:“我们做什么事情都要仔细观察。现在我再帮你们排好位置,你们能仔细观察周围都有哪些同学吗?”这两个孩子站到了老师指定的位置后,就在老师的指导下仔细观察起来,还轻声问了问前后同学的名字。
然后,这个音乐老师又对所有的孩子说:“我们都要学会仔细观察,如果你发现身边的同学找不到位置了,可以轻轻地拉拉他的衣袖,指一指他的位置。更要观察我们现在在做什么事情,现在是排队时间啦,如果有同学还在东张西望,你可以用眼神和手势提醒他排好队,好吗?”
看得出来,这个音乐老师对待孩子很细致,连这样的小事都能引导学生留心。当然,她
孩子能够
我们的孩子在一个大集体中成长,老师引导孩子
说起来,《西游记》还是一部关系学著作呢,你看,那些妖精,不是菩萨的坐骑,就是佛祖的亲戚,那牛魔王还是孙悟空五百年前的结拜兄弟呢。有时候孙悟空他们打不过了,留心一观察,套套关系,说不定就找着妖怪的来头了。像在通天河里遭遇“鲤鱼精”,边打边闲聊,猪八戒就能把鲤鱼精的来历猜了个八九不离十。
案例:
某一天,我们帅气的杜老师随着上课铃声踏入了教室。有几个孩子甜甜地对杜老师说:“杜老师,你好帅呀!我最喜欢上音乐课了。”其他孩子纷纷附和。因此,到现在为止,每次上音乐课时,我们都能在办公室欣赏到如天籁般的童声合唱,真是一种美的享受。
又有一天,范老师教学生用彩泥捏了一些鲜艳夺目的向日葵,孩子们用崇拜的眼神看着范老师,连最调皮的那个孩子也在认真上课,准备画出一副最美的作品去赢得范老师的赞赏。范老师说:“XX班可真好!”
上科学课时,孩子们总是在上一节课下课后就早早地把课前准备做好,还扬起可爱的笑脸,嚷嚷着:“科学课,科学课!邱老师就要来啦!”班级群里也传了很多科学实验视频。邱老师每到我们班就笑得很甜。
……
你看,这些小小的细节甜到老师的心都融化了。小事成就大事,细节成就完美。师生关系就在这些小小的细节中更融洽了,班级管理不再粗糙,而是更加美丽动人。当然,孩子的这些细节表现是我们所有任课老师引导的功劳。
这里借助戏说《西游记》,谈了班级管理之“注重细节”方面的一些粗浅的看法。在班级管理中,我还想和大家分享“班主任的十二知晓”,就是:知晓学生姓名的含义;知晓学生的生活习惯;知晓学生的个性特点;知晓学生的行为方式;知晓学生的思维方法;知晓学生的兴趣爱好;知晓学生的情感渴望;知晓学生的知音伙伴;知晓学生的家庭情况;知晓学生的上学路径;知晓学生的社区环境;知晓学生家长的愿望。
总之,班主任既要有七十二般变化的本领,又要阅人无数;既要阅人无数,还要细心体悟。在此过程中,我们老师才是得道成佛了。
[1]唐卫寰.唐僧取经[M]江西人民出版社..11
[2]农文仕.优化班级管理之我见[C].广西新时期班主任工作研讨班论文集[C]..
[3]舒志定.人的存在与教育马克思教育思想的当代价值[M]上海:学林出版社..
[4]张玉红.小学班级管理的理念和策略[D].内蒙古师范大学..
[5]程婷.近几年关于赏识教育的研究综述[J].沈阳: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7.P33
●
1.守正创新微而有为——挖掘微班会创意策略初探2.学生“机”情,宜疏不宜堵——浅谈“德育场”手机管理法3.自媒体时代下高中德育工作的困境和出路4.在班级管理中唱响生命的旋律5.以树立榜样为核心的激励策略在初中班级德育工作中的应用与实践6.立德树人背景下“加减乘除”法则在中职班会课中的运用7.青春不能承受之痛——班主任从校园欺凌案例中探索生命教育
●
1.快乐体验“六+X”,“五重”“四制”显神威——一人一岗,一人一责的班级角色体验探讨
2.基于班级量化管理对提升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探索与实践
3.无需费心去“杂草”只需用心种庄稼——浅谈班级管理和班集体建设
4.三心一观减负管理——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策略
5.善做伯乐知人善任——浅谈小学低年级班干部的选拔与培养
6.“尚美”赏识,点石成金
7.借力班级优化大师,成就班级管理大师——利用班级优化大师管理班级的策略与措施
●
1.何必苦除草一心只种花
2.讲好教育的故事,做有温度有智慧的班主任——探究故事在班级管理中的渗透作用
3.彩笺欲寄兼“尺素”,水阔山长知“去处”——思教育案例,悟班级管理
4.言传身教,传递“心”的力量
5.以“图”导学,静待花开——新时代班主任巧借思维导图转化“学困生”的有效策略
●
1.视域融合:叙事为和谐亲子关系构建赋能
2.家校云沟通,“钉钉”来助力
3.“五步法”帮助父母与孩子“好好说话”
4.潜心钻研助力家庭教育——对农村小学生家长进行家庭教育指导的研究
5.班级电子周报,家校互动新方式
●
1.“正行”浸润班级,涵养“堂正”少年——“正行”教育理念下的班级文化建设策略
2.通过系统体验式活动有效促进班级文化形成
内容作者丨东莞市南城阳光第九小学李群
排版、责编丨袁佩玲、易华
审核丨李群、钟玮
声明:本文由东莞市南城阳光第九小学李群老师供稿。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著作权归作者或原出处所有。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包括图片、视频、附件等)未经核实。文章的真实性、完整性、本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ezie.com/jzjt/80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