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来临,除了炎热的气温外,还有让人不胜其烦的各种虫类。近日,医院了解到,夏天是虫类活动较为频繁的季节,很多虫类都会对人们日常生活造成侵扰,千万不要忽视这些小虫子。
蚊子:最常见的侵扰者
蚊子是最常见的虫类,每到夏天,它们发出的“嗡嗡”声总是让人无比烦躁,叮咬吸血后产生的瘙痒更是让人厌恶烦恼,几乎每个人都有被蚊子叮咬的不愉快经历。
“蚊虫的防治比较简单,预防的话比如蚊香和各类杀虫剂,如果被叮咬后,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在伤口处涂抹碱性的肥皂水,或者用盐水涂抹冲洗伤口来软化红肿缓解痒痛。”
蜱虫:危害较大的虫类
近日,蜱虫咬人致死的新闻频繁登上头条,怀化今年虽未有蜱虫咬人致死案例,但也存在蜱虫活动踪迹。
“在生活中一定要注意的,对人体危害比较大的虫子当属蜱虫。”医院皮肤科主治医师董素君说:“蜱虫是人、家畜及野生动物的体外寄生虫。在吸血时,它的口器会牢牢地固定在宿主皮肤上,若强行拔除,口器容易断在皮肤内,引发炎症,轻则身体不适,重则丧命。”
董素君介绍,蜱虫叮咬吸血时多无痛感,因此不容易被发现,被叮咬后,会引起水肿、发炎,甚至形成溃疡。有些蜱虫唾液腺中含有麻痹神经的毒素,使人畜或其他动物宿主肌肉麻痹,严重时可引起宿主瘫痪,称为“蜱瘫痪症”。而且,蜱虫还是螺旋体、立克次体、病毒、细菌感染的媒介。
“蜱虫栖居于墙壁、石缝、草地、树林、动物巢穴等地方,所以我们防护蜱虫,首先要对墙壁、石缝等地方多多打扫,平时住房要保持通风干燥,夏季挂蚊帐,或定期室内杀虫。如果去林区等地方,要穿长衣裤,佩戴防护帽,也可涂一些防虫乳剂,回来后及时洗澡更衣。蜱虫还常寄生在宠物身上,有宠物的家庭要注意宠物的卫生。”董素君说道。
“被叮咬后,千万不能生拉硬拽,以免口器残留在皮肤内。”董素君提醒,“可用酒精、煤油、松节油涂在蜱虫头部,或在蜱虫旁点蚊香,让它自行松口。”
董素君还提醒,被蜱虫咬伤后,应用碘酒或酒精对被叮咬的部位进行消毒,并用肥皂及水洗手,然后及时就诊,避免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隐翅虫:状若飞蚁的小虫
“隐翅虫也是夏季比较常见的虫类,它因翅膀不可见而得名,看起来就像带着隐形翅膀的蚂蚁。”董素君说:“隐翅虫体外没有毒腺,但是在被打死后体内毒液会流出来。这种毒素有强酸性,与皮肤接触后,会引起红斑、丘疹、脓包。”
“遇到隐翅虫千万不要去拍打。”董素君提醒说:“在户外游玩时,我们可以对暴露皮肤部位涂抹药物,遇到隐翅虫及时驱赶就行。如果被咬了用肥皂清洗,注意观察身体,如果产生不适,及早就医。”
臭虫:臭气难闻多暴晒
“臭虫爬过的地方都会留下难闻的臭气,故名臭虫。臭虫主要在夜间活动,吸血贪婪,人被叮咬后,严重时可导致皮肤红肿发炎、痒痛难忍,若长期被较多的臭虫寄生,可引起贫血、神经过敏和失眠、虚弱等症状。长期被臭虫咬可能会得白血病或感染超级臭虫病毒。”
董素君说,臭虫常常侵扰小孩,主要存在于床板、褥垫、箱缝、墙隙或墙纸的褶缝中,在卫生条件差的交通工具以及公共场所的桌椅缝隙中也有存在。
“对臭虫爬过的衣服、蚊帐、床单等,要用开水浸泡,或者用消毒粉、洗衣粉浸泡半个小时。棉被、床垫、床板可放到强烈的太阳下曝晒4小时,并经常翻动,使臭虫因高温而逃离。还有就是选择灭臭虫的化学药物。”董素君介绍道。
董素君表示,除了这几类虫子外,夏季还有螨虫、蜜蜂、蚂蚁、蜈蚣、蚂蟥、蝎子等常见虫类。“对于这些常见或者一些不常见虫类,最好的办法是‘敬而远之’,不要主动去拍打它们,尽量避开或驱赶,如果不幸还是被叮咬了,则要观察身体,及时就医。”董素君提醒道。
(记者王洁)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ezie.com/jzmj/107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