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在这个世界上,时间是对每个人来说最公平的东西,在传统媒体转型的互联网时代,时间也是最紧缺的、最不可多得的东西。相对于“赤条条来去无牵挂”的自媒体,“船大难调头”的传统媒体转型需要时间,但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不等人,稍一犹豫,就可能会错过最佳的发展机遇。在此境况下,传统媒体要完成“新旧动能转化”,实现融合发展大业,就需要冷静客观地分析传统媒体在当下的优势与劣势,找准自己的定位与方向。本文作者吕冰,作为一名在报纸从业近20年,在新媒体工作仅两年的传媒人,跟我们分享了她的新媒体转型历程,值得一读。
文
吕冰,原载于传媒评论(ID:cmpl),原标题《一名报纸编辑的新媒体转型清单》
作为一名在报纸从业近20年,在新媒体工作仅两年的传媒人,谈媒体转型,底气其实是不足的。这就像是一棵树,长在肥沃的土壤环境里,树根与树冠的比例约为1:1;在贫瘠的环境中,树根与树冠的比例可达到3:1;在沙漠、岩石地区,树根与树冠的比例会达到5:1。根植多深,树冠才会有多大。依此比例,传统媒体的新媒体转型之树,还不敢说是根深叶茂。传统媒体,尤其是纸媒,此前的互联网基因匮乏,转向移动网络,还需要细心浇水施肥,让树苗在互联网的阳光雨露中根植更深更阔,树冠更高更茂。
路是人走出来的,传统媒体的互联网转型之路亦是如此,没有一个成型的模式可循,每家传统媒体都在走着各自不同的融合转型之路。齐鲁晚报作为山东唯一的省级晚报,多年来一直是山东省发行量最大、广告收入最高、社会影响力最大的报纸。年,齐鲁晚报全面发力新媒体建设,两年时间也一直在摸索中。这期间,有很多成功的收获,也有不少失败的教训,作为齐鲁晚报新媒体——日新传媒旗下齐鲁壹点客户端的运营负责人,借这次机会,与诸多面临同样问题的媒体同行,分享下一张纸媒的互联网转型清单。
1
内容:新旧动能转化加快融合发展
我于年夏天进入大众报业集团工作,从生活日报到齐鲁晚报,经历过各种记者、编辑岗位,做过文体新闻、社会新闻、时政新闻、国际新闻,在纸媒的最后一个岗位是深度报道部。年夏天,我从报纸调到齐鲁晚报新媒体日新传媒后,突然发现,一个做过报纸深度报道部主编,还在大学教过新闻传播学的人,不会写稿子了。这是我的真实体验。我担任齐鲁晚报深度报道部主编期间,策划的深度报道少说也有一千篇,在全国具有影响力的报道也有不少,但是,自从年6月出任齐鲁晚报新媒体——日新传媒编辑中心主编后,却真的不敢贸然动手修改年轻编辑的稿子了。
移动互联网内容传播的形态、方式、语言风格等的变化是给我带来的第一个冲击。
无论你之前有多么牛,在手机面前、在年轻的互联网原住民面前、在订阅与退订毫不费力的现实面前,你必须放低身段,放平姿态,去研究用户的喜好、心态、阅读习惯、甚至作息规律,去想办法吸引他们阅读你生产的内容,想办法让他们在你的文章后面留下“脚印”。
基于以上的考虑,齐鲁壹点客户端招聘了一批90后编辑充实内容生产队伍,利用他们的先天优势,与年轻的移动用户通过文风拉近距离,鼓励年轻编辑根据自己的兴趣开设栏目,先后打造出“撸个串”、“深夜投毒”、“夜班饭”“校长讲段子”“街访”等一批有特色的图文、视频栏目,这些符合年轻人阅读习惯的栏目恰恰是之前报纸所欠缺的内容。这些年轻编辑生产的内容以新颖的展现形式、亦庄亦谐的互联网化的语言风格,结合新闻及社会兰州治疗白癜风医院白癜风治疗有效的方法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ezie.com/jzwh/12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