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蝎子 > 蝎子的种类 > 进击的罗永浩与李笑来
当前位置: 蝎子 > 蝎子的种类 > 进击的罗永浩与李笑来
13年前。
年的7月,如同往常的北京盛夏,炎热而漫长。
海淀区成府路,新东方第一教学区,两位东北籍的老师先后登上讲台,分别讲述着GRE和TOEFL的课程。
一个体态偏胖,个头不高,不时拿纸巾擦拭渗满汗渍的额头。另一位据说有教健身的媳妇指导,练得一身健硕身材。
那位微胖的老师气场十分强悍:仿佛鸡血永动,瞬时亢奋,妙语连珠、不时喷出名言警句。
那位健硕的老师则相对持重,暑期班每天讲授8小时课程过度劳累,到了傍晚最后一节时,满脸抱歉道“我只能坐着给大家上课了”。
这两位风格迥异的老师,最大的本事就是都能从本质上把课程讲授得极为清楚,而不是一味地讲技巧、蒙概率,成为了新东方鼎盛时期最受欢迎的两个教师。
他们就是本文的主人公:一位是罗永浩,一位是李笑来。
那一年,他们33岁。
在当时那个闪烁着光辉的“新东方聚义厅”下,他俩除了讲课广受学生欢迎之外,似乎也没发现有什么别的过人之处。
然而,这十几年过后,他们仿佛脚踩风火轮、乘着人生的诺亚舟,令人炫目地迈上一座又一座令人难以企及的高峰。
罗永浩现在是手机新品-锤子科技创始人兼CEO,李笑来是中国的比特币首富、天使投资人。
年,他们46岁。人生皆成大器,盛名内外远洋。
4月9日,两人又在同一天各自完成了自己的大事!罗永浩下午14:30在北京工业大学奥林匹克体育馆举办了锤子科技春季新品发布会。而远在公里外的杭州,李笑来也创造了刷爆区块链行业的大新闻,杭州“雄岸全球区块链百亿创新基金”成立,该基金由INBlockchain和暾澜投资组成的雄岸基金管理公司管理。
1st青春年少
1.小学
年,他俩12岁,小学6年级。
两年前,小李刚从黑龙江转学到小罗所在的延吉小学。因此,严格意义上来说,他俩属于“发小”。
这一天小李向父母要了10块钱,去延边青少年宫参加计算机培训班,学习BASIC编程语言。
那可是在年,联想年初才刚成立,99%的中国人还不知道什么是电脑的年代,笑来老师竟然以一个6年级的小学生学会了编程,由此登上计算机世界的历史舞台。
他还想不到,30多年后他将凭借这一时期的编程基础踏入比特币这一神奇的河流,而这条河流将使他火箭般地实现了财富自由。
就在小李每天下课后去延吉市青少年宫学习编程的时候,小罗则悲催地被中年女班主任拎到教导处,呵斥着让他反思今天课上的叛逆行为。
事情是这样的:刚才在上语文课时,小罗的文章被老师判定为“哗众取宠”,因此当众在课堂上宣读:在一篇拟定的歌颂美丽校园的文章中,别的同学都写的是“五星红旗飘扬在校园上空”,偏偏小罗同学觉得那天校园里没有一丝风,就写实的地描了一句“五星红旗耷拉在校园上空”。
老师念完后还不过瘾,逼小罗同学当众认错。小罗则再次挑战老师神经似的“悔改”道:“您要非让我改也行,那就改成这样:说来也怪,虽然校园里没风,但五星红旗依然飘扬在学校上空”。顿时引起一阵哄堂大笑。
由于上述的这一幕,小罗被老师弄到教导处单独教育也就不足为奇了。多年后罗老师在回忆这一幕时还绘声绘色地描述道:“由于我皮糙肉厚,她拿扫帚也打不疼我,但我还是智勇双全,哎呦哎呦地满地打滚”。
即将步入中学的小李似乎是要朝着一个计算机天才的路线发展,而小罗同学则貌似更有可能发展成一个问题少年。
2.中学
年,他们18岁。
小李那年参加高考。
本来他应该被推选参加那年的省计算机竞赛,竟无辜被主管老师用其外甥把名额顶替掉。结果那次比赛的前三名全都被保送进了清华大学。
实际上在小李的高中三年,只要是省市的计算机类的竞赛,他从来都是大比分领先第二名拿到冠军。这导致小李遭受了沉重打击,高考时故意答得很烂,期望着高中毕业后就去“混社会”挣钱。
没成想上了大学的同学给他寄来的雪花般的明信片,使他后悔万分,决定重新补习再次高考。
结果命运再次给他开了个玩笑。。。。。。中间省略1万字。Anyway,就这么一个清华的胚子,最终被“调剂”到了毫不知名的长春大学。
对了,是会计系。
当年小李的父亲认为这是一个天天跟钱打交道的专业,毕业后肯定好挣钱。
因此,小李的人生轨迹在高中时期来了一个大转折:从对计算机先知先觉的“天才少年”,经历了一系列不可控制、不可预知的变故后,终于只能将清华梦埋藏在心里,不情不愿而又无可奈何地走进了省城重镇长春。
在那里,他将继续度过与众不同的四年。
故事的另一位主人公,小罗同学,已于前一年高二时退学,他们全家坚信他将成为一个伟大的诗人。
就像年的韩寒,实在受不了在课堂上思考“鲁迅写这段话时在想什么”,小罗在课上执着地独自阅读着鲁迅全集,他只愿意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遨游。
已经上了10来年学的小罗,在学校这个大体制下已经“耷拉”地不成样子,他终于决定要和这个世界彻底决裂了。
就在小李发奋复读,决心次年一定要问鼎清华之时,小罗则白天在家惬意地一边吃着火锅唱着歌,一边读着《罗马帝国衰亡史》和《美国种族隔离》。
晚上,在黄昏的台灯下,他写着和海子一样朦胧的诗歌。
就这样又过了两年,在想明白钱钟书“年轻时,我们总把写作的冲动误认为是写作的才能”后,罗老师终于认清了自己在写诗上的平庸,含着泪告别了他年少时“伟大的诗人梦”。
可以看出:小李在中学时期遭受了人生的重创,仿佛一颗被暴雨拍打的莲花,花蕊已几乎被折弯在水面。
“小罗”则毅然地逃离了校园,心中默念“成功必不是华山一条路”,打起背包混社会去!
3.大学及毕业后
年,大一寒假刚过,一个初春的早上。
长春大学会计系寝室迎来一阵急促的敲门声,开门一看原来是小李的父母。
起因是这样的:大学刚读了半年,早已习惯和Java、C++等编程语言为美的小李,实在是不喜欢天天研究会计分录、账务处理这个会计学专业。
昨晚和父母电话一番长谈后,他决定摊牌:“我不喜欢这个专业,我决定要走永浩的路:退学。
父母在电话中苦口婆心3个小时未果后,老两口买票连夜赶到长春。父母百般劝说险些下跪,小李终于无奈地妥协了,同意把大学念完,但条件是除学习完他想做的事,父母不能干涉。
老两口点头同意。
大学期间的小李有两件事值得一说。
一是拒绝庸俗,不“同流合污”。
当时几个室友经常玩很潮流的“扒裤衩”游戏:就是几个人合起来把一个人扒光,然后锁上房门让其在走廊里丢人现眼。
宿舍6个人,只他从不参与。
可以想象,就在其他几个舍友玩得不亦乐乎的时候,经常从宿舍一角投来鄙夷的目光:“庸俗!让人当众出丑很好玩吗?”
另一个则是他突然在销售这个领域显露头角。
年,大三,22岁。
他空手套白狼般借钱在延边日报上发了个广告,然后在市内最好的宾馆里租了个房间招商,开始一周前后的时间里,就卖了二十多万,拿到两万多提成。他没要现金,而是换了个位置不错的小柜台出来自己开个电脑门市。
这次销售触电,对小李的影响是巨大的。
这是他几乎在前20多年跌入谷底后的一次强势反弹,使他在遭遇接连打击后通过这次不算太大的成功,找到了之前丢失了很久的“入主清华”的娇子之心。
这是小李人生中的又一次开挂,毕业后他先后试水了一系列“商业模式”,都是自己当老板,拉大旗抢山头:
年,23岁。大学毕业,几个朋友经营服装批发生意。
年,25岁。已经是金鹰板卡的东北区总代,赚到了百万级别的现金。
年,27岁。回延吉开电脑公司,办网吧。
在办网吧时,竟然还自己琢磨除了搭建无盘网,使得搭建一个网吧的成本比别人低出一大截,再次获取了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的利润。
这一时期,与梦想家贾跃亭一个专业的小李会计,和老贾一样:大学时就开始做买卖赚钱,毕业后继续在社会上折腾。
这一时期小李的表现,既不安分,也不守己。
小罗也是一样。
自从诗人梦破灭之后,他20-30岁这十年可谓纷纭诡异。
这10年,宏观大势“大风起兮云飞扬”:深圳被画了圈,福利分房被解了套。
小罗也积极下海,总想在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后面,跟着拽个螃蟹腿儿。
但造化弄人,就像当年卖草鞋的刘备,虽然胸有大志,但旁人还是没看出一点“皇叔”的影子。
他先后倒卖过走私汽车,贩过二手书,竟然还去思密达那做了一段时期的蓝领,准备回来曲线救国。
对了,小罗同学辍学在家时,中途还在小李大三开挂的销售经历中跟着“跑了个龙套”:报纸上的广告就是他跑去找了个人发的。
当然,一系列尝试最终都以失败告终,或者说至少没有赚到小罗心中期望的大钱。无奈之下,只好去天津投靠姐姐,独自住在了姐姐买的一套小房子里。
那时已是年,小罗已经27岁。
离他17岁高二辍学已经过了整整10年。
到天津后,白天小罗在书房读胡适,偶尔想到自己年近30依然一事无成,不觉一声轻叹。
这时小罗应该没想到,离他真正实现刘皇叔的“主公梦”(不是“公主梦”。。。)还差36个月:那时他将摒弃被人叫了30多年的小罗,华丽转身成中国互联网历史上的第一代网红“老罗”。
纵观这一时期,小李通过一次销售开了挂,人生开始慢慢找到了感觉。男人一旦拥有了自信,这种力量是不可估量的,它将排山倒海、摧枯拉朽、势不可挡。
而小罗同志,显然还在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胜利前夕的黑暗中摸索。他善于思考以及教主版极具感染力的谈吐,将在他冲破黎明的时候闪耀出透彻的光辉。
一个成绩优良,本应成为“别人家孩子”的小李,险些大学退学。
一个从小就不屑于成为“别人家孩子”的小罗,立刻将成为“别人家孩子”的老师。。。
人生啊,要多诡异有多诡异!
2nd新东方岁月
如果说公元年(万历十五年)那表面上平庸的年岁,开启了大明王朝滑向深渊的潘多拉盒子;那么年,29岁的小罗、小李先后加入新东方,成为了一名英语培训老师,则真正奠定了他们日后“大明中兴”的坚实基础。
1.进入新东方
年的夏天,小罗投奔姐姐在天津驻扎的第二年,白天他依旧在屋内读书,只不过书名换成了《艾斯拉庞德诗集》、《萧伯纳文选》。
“小罗”看书时,还是不时地叹着气:虽然哥哥姐姐把父母照顾的很好,但自己过年还是想买些拿的上台面的东西孝敬父母。
男人快到30岁时,是很有压力的。
由于运动较少,他的体重已极具登上斤。因此,傍晚他就在房子旁边的中学操场上跑步减肥。
每天10万米,每次圈。
回家后只吃几个西红柿和黄瓜,这一独特的“罗氏减肥法”使他几乎在两个月内减掉了50斤。每次跑完后,他甚至感到了“脂肪们”的恐慌:““小罗”是不是不要我们了?!”
此外,每天跑完步后,他还在镜子前留一张自拍照,做成相册,逢人变宣扬他的独步秘籍。
其间,跟着他跑过几次的一个小兄弟,看着罗哥天天这么疯狂的自虐,还以为他当“啃姐族”过于不安,于是在一次老罗跑步结束后,开启了一场使老罗改变命运的闲聊:
“罗哥,虽然你现在不挣什么钱,你也用不着这么自虐啊。”
“少废话,哥就是想减减肥,肉太多坠得慌。”
“罗哥,你和我还有什么不好意思的。你要真有此心的话,兄弟我给你指条明道。”
“你天天跟我一块混,自己还吃不饱呢。还给我指道!”
“不骗你。听人说北京有个叫新东方的学校,我觉得你去那当个英语老师就挺好。”
“什么?你脑袋被门挤了吧,我生平最讨厌两件事:一个是英语,一个是老师。你现在让我当英语老师,是想让我去自宫吗?”说着照这小兄弟的后背一顿猛拍。
“罗哥,先别动手。我收回刚才的话还不行吗?”
“收回也不行,敢这么侮辱你罗哥!”说着继续猛拍。
“哎呀,算了算了!那你就别去挣那百万年薪了”。
“什么??百万年薪??你把手拿开,我先不打你。”
“小罗”哥突然停住手,把小兄弟拍的褶皱的T恤捋了两下。
“你说的百万年薪是真的?”
“应该是吧,反正我是听一个远房亲戚说的,人家在那当了两年老师,现在北京都买房了”。
“小罗”哥这下彻底住了手,扬天一声长叹:
“在这个节骨眼上,只要能挣到百万年薪,不管让我干什么,我也是可以考虑一下的。。。”
说干就干,小罗在网上大致查了一下新东方及各类培训课程,最终选定GRE的逻辑课,打个背包就坐上了开往帝都的列车。
之所以选择逻辑这门课,与老罗从小极强的独立思考能力是分不开的。
他报了个暑期的住宿班,在昌平凤凰岭附近的校区苦读了1个月。下山后,又在西三旗租了个民宅,四壁漏风,继续苦读3个月备考。
他一向讲究策略,知道自己可能坚持不下来,于是先去海淀图书城买了十几斤那种盗版的励志书籍。每次学习坚持不住、心被牵往滚滚红尘之时,就拿出一本给自己猛打鸡汤。
第一次快坚持不住时,走到门口拿起李敖的“不怕苦,吃苦半辈子;怕吃苦,吃苦一辈子”时,瞬时感觉被闪电击中一般。于是猛抽自己耳光,鼻涕眼泪糊了一脸,满地打滚。等自己慢慢冷静下来,洗个澡、换身干净衣服坐在桌前继续学习。
又看了两天,他仿佛再次听到了滚滚红尘的召唤:“来玩吧,大好时光别委屈了自己!”
于是又拿起一本鸡汤,看到“失败只有一种,就是半途而废”,再次被闪电击中。
于是继续猛抽自己耳光,满地打滚,然后穿着衣服就去冲了个冷水澡,接着换身衣服继续看书。
等到3个月过后,课程复习了三轮,那十几斤鸡汤几乎全部看完,效果非常明显。如果少了几本,可能小罗就坚持不住了。
后面的故事大家就比较熟悉了:小罗在这年12月给校长俞敏洪写了封1万字的求职信,这在以盛产怪才见长的新东方仍然显得非常独特。
命运好像要故意给小罗开玩笑:经过两次试讲失利,最终才在第三次试讲阴差阳错的安排下,将“正常水平”发挥了出来,成为了日后俞校长吹嘘的那个:“我当年一眼,就觉得这小子是个可造之材”的罗老师。
这时已近年的春节,31岁的罗老师即将迎来自己巅峰的“老罗之路”。
再看笑来这边,就没这么戏剧化了。
因为父亲病重、之前做生意被骗,急需抓紧挣救命钱。在老罗加入新东方后,也招呼笑来过来试试,虽然没有传说中的百万年薪,但几十万还是有的:这足以解笑来的燃眉之急了。
年,又是一个春天。
“小李”在双榆树租了个民宅,买了一周要吃的东西塞满冰箱,开启了他加入名师的卓越之路。
当年小罗为了克服人性弱点,买了十几斤“鸡汤鸦片”压惊;小李则不同,他是靠着强大理性来向胜利攀爬的:每天背不下去单词的时候,他就想将来挣了百万年薪,我现在背的这两万个单词,一个可就值50块钱啊。
靠着这种“给重大事项赋予重大意义”的伟大方法论,小李这4个月的备课之路显得迅速而充实。
他选的课程是托福的阅读,由于父亲是大学的俄语系教授,笑来从小就对外语不陌生。中学时,他在母亲所工作的图书馆看过很多英文原著,后来还自学了那本启迪他逻辑智慧的《byondflings-超越感觉》的原版。
因此,29岁的笑来选择了阅读课为入口:他已有了足够的阅读积累,直接上手这门课应该是轻车熟路、最省时间的。
也因为当时,笑来强大的逻辑思维能力还未完全展露,日后这将成为他鲜明的个人标签。
和老罗一样,笑来的试讲也很不成功,直到经历了极其狗血的情节后,笑来才终于在广州新东方一炮而红。
“小李”也即将迎来自己“名师”的春天。
2、成为业内名师
两人加入新东方时,正直学校的鼎盛时期,各种牛师层出不穷,他们两位是怎么迅速站稳脚跟而后大放异彩呢?
笑来先琢磨明白了一件事:学生认为通过考试最重要的是什么?词汇、范文!
笑来自己认为通过考试最重要的是什么?分析、逻辑!
那就先满足学生认为通过考试最重要的要求:出了两本书,一本是托福高频词汇,一本是自己写的篇题库范文。
如果学生能体会笑来对考试的见解:阅读搞清思路、作文想清逻辑,那当然是最好,分数自然很高;如果不能体会,按照原先的方法背单词、背范文,也能节省不少时间顺利通过。
所长的朋友亮哥当年上过笑来的课,对他讲课水平印象颇为深刻,不过记忆中他的“扯淡”能力一般。当年留学前在新东方参加培训见识过8位老师,现在还叫得上名字的有三个,能记起笑来主要是他讲课水平高,其他两位则是“扯的淡至今栩栩如生”。
老罗登上讲台后,则完全一发不可收拾。就像孙大圣摘掉了紧箍咒,李太白端起了将进酒,长河纵观,气吞万里如虎。
他扯淡的功力岂止是栩栩如生,简直就是神灵活现:语言表现的幽默、张弛有度的戏谑、现实犀利的讽刺、尖锐独立的思考……
在新东方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出现如此鲜明而又极具个性的老师。就像大家知道的那样:《老罗语录》就这么偶然而又必然地横空出世了。
从某种意义上说,他其实更像对学生完成了一次集体的、关于独立思考的“思想启蒙”。多年后,大家早已记不起当时具体课程的内容,但书本外那些振聋发聩的声音,怕是一辈子也忘不了了:
他讲猴子吃香蕉这个关于“传统轮”的故事,使大家知道了“我们没有义务爱自己的父母与国家”,如果要爱父母与这个国家,只是单纯地受感情的驱动,而非必须;
他讲“户口的故事”,使我们知道“法无定法”是多么的可怕;
还有“拉斯维加斯的离婚通道”,表明了在传统向现代社会转型时,离婚还真不是你自己能说了算;
。。。。。。
凡此种种,均是很多名牌大学的天之骄子长这么大第一次听到:不算冒天下之大不韪,至少在当年也是“离经叛道”的言论了。
此后老罗更加势不可挡,先后获得年十大网红、6年十大意见领袖,并迅速横跨文化、文艺、文学多个贵层,成为了柴静、冯唐、韩寒们的朋友圈新贵。
老罗为何能在“逻辑”这门课走红是有原因的:
中国历史上就没有这门学问,连逻辑这个词都是舶来品;
中国学生最缺乏的就是逻辑分析能力,俗称很多都有不同程度的逻辑混乱;
老罗从小博览群书,独立思考能力尤其出挑,再加上其天才的段子手本领和语言感染力,他的迅速走红也就不足为奇了。
天之骄子们学了10多年的英文,见识过发音好的、词汇量大的、一目十行的各种老师,唯独没见过以逻辑见长、讲课这么有煽动性的罗永浩。
日后通过《语录》迅速爆红的老罗,在中国的主流人群产生这么巨大的影响,应该也是以上三点原因而引发的强烈共鸣。
老罗的走红和成功似乎是爆发性的、病毒式的,非常具有讽刺性的是:罗老师的意外走红,靠的竟然是课外的“扯淡”,而非讲课本身。这在中华几千年教师史上绝对是闻所未闻的奇葩现象了。他公众演讲的号召力将成为他日后一系列创业路上的“票房保证”。
这一时期的笑来则显得相对平稳,之前积累了多年的计算机和外语以及金牌销售的技能,使他的名师之路似乎显得更加水到渠成、并不那么突兀。
3rd新一轮加速
1.创业试水
6、07年,在新东方讲了几年课后,这两个东北新青年一前一后离开新东方,开启了新一轮的人生加速。
那一年,他们35岁。
按照惯例,还是老罗在前,笑来在后。
不知是老罗的有意影响,还是纯属巧合,在一些重大的人生选择前,总是老罗冲锋,笑来垫后:当年笑来险些步了老罗退学的后尘,虽然没有成功;加入新东方,笑来受到了老罗的召唤;这次离开老东家,还是这个顺序。
不过这次他俩离职后,终于走上了完全不同的创业轨迹,从此几无重合。
由于《老罗语录》在文化圈的空前走红,老罗选择创业的第一站是:牛博网。
之前知识分子或公知的形象,要不在学术圈受捧,要不在大众圈流行,很少有同时被两个圈认可的。就像韩寒只能在大众圈追捧而主流舆论并不支持、贾樟柯只能在文化圈受宠而票房并不买账。
牛博网几乎以一己之力囊括了当时各圈层的文化力量:有北大教授,有知名小说家,当然还有那个与老罗惺惺相惜、正在紧锣密鼓筹备自己“独唱团”杂志的韩寒。
不夸张的说,这一时期“北牛博、南独唱”的文化局面,是自媒体到来前文化传媒界的最后一次狂欢。
只是,这狂欢过于绚丽而短暂:“独唱团”只办了一期,牛博被数次整顿也只坚持了不到三年。
笑来辞职后也没闲着,和新东方的同事折腾出一个留学咨询公司,其间还出版了一本跨出英语培训行业的书籍《把时间当作朋友》。
这本书凝结了笑来30多年来关于人生的很多思考,尤其是对“时间管理”这个热度话题给出了自己的诠释:时间不可管理,要与他做朋友;我们所能管理的,只有自己的注意力。
可能受到创业公司很难活过三年的魔咒,他俩离开新东方后的第一次创业均没超过三年。
2.再度转型
牛博网关闭后,老罗再次重操旧业干起了老本行:办起了“老罗英语培训”,公司注册为“老罗和他的朋友们科技教育有限公司”,据说还是对标世界一流的IBM等公司的名称。
虽然这比办牛博网的受众群体小,但老罗造出的声势几乎大半个中国都听见了。
先是去大学巡回演讲,后来不过瘾,又在北京的海淀剧场连续举办了4年的《一个理想主义者的创业故事》。从9年到年,从37岁到40岁。每年分享一次创业路上的心得,期间还写了一本书《我的奋斗》。
演讲中除了分享创业过程的一路坎坷和成长,还捎带着输出了一些新时期的《老罗新语》:“我不为输赢,我就是认真”、“不要信什么枪打出头鸟,有些鸟天生就不是来躲枪子儿的”,振聋发聩之势丝毫不亚于十年之前。
这种每年汇报演讲的方式,在中国绝对属于首创:除了演说创业路上的悲喜辛劳,更加难得的是,老罗终于在将近40岁的时候,完成了从老愤青向企业家的转变。
虽然这几年里,他怒砸西门子冰箱玩了个视觉艺术,猛怼方舟子为民除了个害。可惜的是,老罗成为企业家后,这些张扬个性的行动几乎就成为了绝唱、一去不复返了。
很多创业初期的朋友,强烈推荐去看一下这四年的演讲实录:从定位到办企,从营销到产品,既有创业新人的懵懂,也有成熟企业家的柔滑。
笑来的留学咨询公司关门后,又和几个IT产品发烧友攒起了Knwon网站。
如果老罗的第二次转型是从网站到实体,笑来则完全倒了个个儿,从实体干起了网站。他早年编程的老本行在这一时期又爆发出了鲜活的生命力。
艺多不压身啊!
对了,这一时期有个大事值得特书一下:年,笑来开始迷上了比特币,据说当时这一东西吸引到他的眼球,是因为他白癜风会诊活动白癜风会诊活动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ezie.com/jzwh/39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