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永浩的所有故事都是一个故事
旧稿,略做修改。
一、老罗是成功还是失败?
很多人都有一个疑问,那就是老罗当年要是不做手机,做脱口秀的话,一年赚几千万都不是问题,为啥偏偏选择做手机呢?
做手机有很大的概率会失败,失败了还要还债。
做其它事情,一年稳稳的赚几千万,这个事情它不香吗?
老罗能赚到钱,这件事情不是一个猜想,而是一个事实。
上图,锤子科技维持不下去之后,老罗通过各种方式赚钱还债,现在已经还了一半多了。
所以,你说老罗到底是成功还是失败?
你要说成功的话,老罗现在要是专心赚钱的话,依然比大多数人赚的多得多。
这点,应该没有几个人能做到,至少比百万粉丝的“知名XX博主”要强不少。
老罗作为初代网红,与凤姐肩并肩,号称“罗玉龙”,依然有着非常大的流量号召力。
老罗的人脉资源,也不是一般人可以比拟的。
但是,你要是说老罗失败的话,你可以从知乎上可以找到一千个理由。
老罗当年在新东方教书的时候,日子还是过的不错的,年薪50万,还有大把的空余时间。
注意,那可是-年,这已经比大多数人成功了。
从新东方出来之后,看起来似乎就不太顺了。
先是搞了个牛博网,有一些广告收入,基本已经收支平衡了。
牛博网活了2年,因为某些不能描述的原因,关闭了。
关闭的时候,老罗痛骂万网无故收回域名,导致牛博网无法访问。
后来,才发现,原来是李笑来忘记续费了。
牛博网关闭后,老罗搞了个老罗英语培训学校。
据说,是一个在非洲发财了发小投资了这个学校。
我就纳闷了。
老罗有个非洲发财的朋友,欧神也有个非洲发财的朋友,朱一旦有一堆非洲发财的朋友。
有钱人怎么都有一个非洲发财了的朋友呢?
不好意思,我也有一个非洲发财了的朋友。
老罗英语培训学校,到后期也开始盈利,后来盘出去了。
接下来的事情,大家就比较清楚了,就是锤子手机。
创业失败,欠了6个亿。
现在看起来,每个项目都失败了,至少是没有成功。
但是,老罗为什么要这么做?
有人会说,因为情怀,因为天生骄傲,因为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
你可以这么说,但是这里面没有逻辑。
要说清楚这件事情,得从初代网红流量说起。
二、传奇的流量
老罗是怎么火起来的?
就是当年老罗在新东方讲课的时候,讲了很多精彩的段子。
当年有人将这些段子录下来之后,放到互联网上,慢慢就火了。
目前看来,这个事情没有什么推手,不可能像现在《后浪》火起来一样,有多个渠道的策划和推送。
那些语音,也不是很清晰,但是就是这么火了。
为什么老罗当时会火?
首先,是时代的原因。
在当时那个大家都读死书的年代,年轻人的眼界很窄的,对于社会也不是很了解。
老罗作为一个摆过旧书摊、倒走私车、做过期货、卖壮阳药、去韩国打过工、读过不少杂书的社会人,在阅历和知识面上确实碾压当年的年轻人。
讲讲情怀、段子、发发牢骚,确实容易引起年轻人的共鸣。
年轻人听到这些段子,开了眼界,自然会觉得很有意思。
这个是天时。
其次,互联网上当时也没有什么精彩的内容,老罗的内容属于比较稀缺的内容。
这个是地利。
最后,在当时,一堆人挤破头想出国,这群人在当时都是比较优秀的。
这群人在传播链的顶端,传播的东西,特别容易火起来。
包括《大话西游》也是如此。
这个就是人和。
这个火,是极为偶然的事情,是天时地利人和般的巧合。
老罗在他火了这件事情上做了什么没有?
几乎什么都没有做。
毕竟,老罗当时也只是一个普通的文艺青年,没有那么多资源。
讲课,老罗平常就是这么讲的,何况新东方也不是就他一个人会讲段子。
所以,老罗的流量,来的太容易了。
这就是这个故事的开端。
没有几个人能做到,所以这是一个传奇。
流量来的太容易,会让人产生一种错觉。
那就是“我就是传奇”,我就是生来就是改变世界的。
如果我们将镜头拉远,从一个更大的尺度看问题,那么我们就会发现,老罗的根本就是当初的这些流量以及衍生的流量。
罗永浩现在能还债,靠的还是这些流量。
我们再来给老罗算一笔账。
流量这个事情,是非常奇妙的。
流量怕的是遗忘,不是怕你做什么,而是怕你不做什么。
当一个人一旦有了流量,无论你做什么事情,不管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只要不是太离谱,流量总是在。
为什么初代网红,就剩老罗了?
就是老罗一直在折腾,而且折腾出了动静。
虽然,老罗说起“网红”这件事情的时候,是调侃的,内心不认为自己是网红。
但是,事实上,他的流量和网红没有什么区别。
我们从“本”和“利”这个角度看。
老罗去折腾这些事情,“本”始终是在的(流量),无非是“利”是多少。
那么,既然“本”始终在,为啥不追求一个高风险的回报?
比如说,去做个手机,失败了,依然扛得起。
可是万一成功了呢?
那就成为电子消费品方面的大佬。
从这点来看,老罗还是有追求的。
你让一个上班族这么去做做看,保证八辈子不能翻身。
三、广义的资本与红利
我们大多数人理解本金和利息这件事情,都是非常狭义的。
但是,如果我们将本金和利息这个概念放到更大的尺度,就会发现很多有意思的结论。
比如说,老罗,在获得流量后,他就与普通人不一样了,上了一个台阶。
他就获得了“流量资本”。
不管是靠脱口秀赚钱,还是发币赚钱,本质上还是靠消耗“流量资本”。
就是说,无论你怎么经营,都是在提升“流量资本”的回报,都是获得“利息”
老罗这么做的话,可以不停的提升下限,而没法提升上限。
别人永远都会认为他是一个“相声演员”,而不是雷军这样的大佬。
这个就好像,一个人唱一首歌出名了,就到处走穴唱,从一线唱到二线,从二线唱到三线。
一辈子,都在吃这个老本。
所以,老罗在做手机的时候,不停的在强调,这不是一个粉丝手机。
老罗想通过做手机这件事情,获得新的“本”,这就是实业资本。
实业资本,包含团队,专业技术,产业链等等。
这个,就不仅仅是“流量资本”那么简单了。
那么,罗永浩到底是成功,还是失败?
这个事情现在就很清晰了。
那就是他是一个“保本经营者”。
无论他是做直播,还是做别的什么,都是流量经营。
在没有获得新的“本”之前,他所有的故事,都是一个关于流量的故事。
这样的话,终有上限,无法跨入一个新的台阶。
再比如说,像《冰雪奇缘》这样的IP,卖衍生品很赚钱,但是那也都是“利息”
如果要再上一个台阶,必须开发新的IP。
一个白领中产,何尝不是这样?
白领中产这条路,其实最初跨过这道门槛的就是高考。
我们现在的教育体系,其实就是发源于原来普鲁士的“洪堡体系”。
“洪堡体系”中有个很重要的概念,就是将教育中分成很多专业,直接为国家的工业化服务。
这套体系为普鲁士的快速工业化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所以,这套体系就被很多国家学了去,比如前苏联,中国等。
我们可以看到,在这套体系中,教育体系和工业化是打通的。
当你考上了大学,那么你只要好好念,毕业后,就能做一个白领。
这是在同一个链条上的。
那些没有考上大学的,就算差几分,都很难得到这样的机会。
所以,并不是说考上大学的人就有多么强。
本科,之所以叫本科,某种程度上,这就是一个“本”。
但是,大部分人,就是靠这个“本”,吃一辈子。
工作了20年,还在问,你是哪个学校的?
尽管这些人一直在努力,在升职加薪,但是本质都是将这个“本”的上限最大化。
有些女人因为运气,嫁了一个好老公,还真以为是自己是国色天香,啥也不干。
这也是一个“本”想吃一辈子的例子。
一辈子只有一个“本”,永远不会有突破。
除非你找到新的“本”。
四、每一单都是传奇
从职场的角度看,突破的路径是什么样的呢?
如果一个人从入职,到CEO,总共有10级的话,那么你要当上CEO,赢取白富美的话,那你要连赢9把,每一把的概率都很低。
这里不光是要能力强,还要有运气的加成。
谁能保证一件事都不犯错?
事实上,连赢3把都非常难,因为竞争实在太激烈了。
所以,从职场上,想提升阶层,概率低得不能再低了。
搞房子,概率会高很多。
房圈有句话,叫做“每一单都是传奇”。
这句话不是随便说说的。
如果你买了一套房,就涨了30-50万,然后收收房租,那其实你还是在吃当初这套房子的“本”。
这是完全没有追求的。
真正的跨越,那是要求你的房子,再涨出一个“本”来。
就是一套房子再涨出一套房子,那才是获得了一个新的资本。
那么可能你这套房子会是你这个区域里面,甚至你这个市里面涨幅是最高的。
这个事情的难度,绝不是那么简单,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但是至少有这个机会。
这个年代,有这样一个机会,已经很不错了。
传奇的暴富单,比这种单子的要求更高,所以才称为传奇。
做生意,也是这样的。
比如电商,那不是靠普通的单子,一单单的做,而是靠爆款,一款胜过无数款。
后面,长时间,可能都是靠这一个爆款养着。
做成大电商,那就不能靠一个爆款,而是很多爆款。
搞自媒体,那不是一篇十万加,而是很多个十万加。
想突破,要靠很多“本”的积累,而不是仅仅靠吃“红利”。
有些人,7-8年了,还在讲同一个故事,虽然还很赚钱,但是也就这样了。
其实所谓的爆款,只有火了你才知道,之前,连你也不知道。
就像罗永浩当年也没想到他自己能火。
我们只能尽量增加这种爆款的概率,都是命啊。
但是在职场,这种可能性几乎为零。
如果放眼历史,这种概率就更低了,几乎可以称为“神迹”。
比如刘邦在争夺天下的过程中:
沛县起义
先入咸阳
鸿门宴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还定三秦
楚汉争霸
诛灭异姓王
每一段成功的概率都很低,但是都成了。
五胡十六国时期,后赵的石勒从奴隶做到了皇帝。
在一次酒宴上,石勒问臣下:“我可以同哪个古代君王相比呢?”
中书令徐光拍马屁说:“陛下的神武谋略,比汉高祖都厉害,后世君王更是无人可比。”
石勒掀须大笑道:“人岂能没有自知之明呢?爱卿的话吹过头了。我若是遇到汉高祖刘邦,只能北面称臣,同韩信、彭越并列;若是遇到光武帝刘秀,可以中原大地上并驾齐驱,鹿死谁手未可知也;”
很多人很疑惑,觉得为什么石勒会认为亭长出身的小流氓刘邦,会比世家出身的东汉光武帝更强呢?
无他,刘邦的运气实在的太好了。
很多人说罗永浩做手机的时候,犯了这个错误,那个错误。
其实这些都不是重点。
那些成功的人,也有犯了很多错误的。
当初罗永浩火起来,不也是莫名其妙的?
罗永浩不是不知道这些,他只是想博一把。
只不过他的传奇在手机上没有继续。
有时候,那就是运气,就是命。
就像《寻秦记》里面说的,天命最高。
五、结语
我们要正确的区分什么是“本”,什么是“利”。
只有不停的增加“本”才能获得突破,而不是一直吃红利。
很多人,之所以过的还不错,不过是“本”不错,现在坐享红利而已,但是无法再突破了,迟早被人超过。
命运是莫测的,我们唯一能把控的,就只有勤奋。
挨踢牛魔王主编
您的支持是我们继续的最大动力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ezie.com/jzwh/47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