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今为止,仍没有数据可以明确表明柬埔寨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有人居住的。依据可测数据,现在可以确定的时间是年前。对柬埔寨西北部的一个山洞的碳14测年表明,早在年前就有人住在这个窑洞里,并使用石制工具进行生产劳动。公元1世纪左右,柬埔寨的土地已开始种植水稻。第一个在柬埔寨生活的人肯定早于这两个时间。他们大概是从北方移民而来的,但史学家还没有了解到他们的语言及生活方式。柬埔寨吴哥柬埔寨历史概况公元1世纪初,中国商人开始向柬埔寨内陆及沿海岛国出口生活物资。这些岛国在字母、艺术形式、建筑风格、宗教(印度教和佛教)以及阶级制度等方面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印度文化的影响。柬埔寨的现代文化根源于公元1世纪至6世纪一个称为扶南(Funan)的国家。它被认为是东南亚地区最古老的印度文明古国。正是从这一时期开始,柬埔寨语言慢慢演变发展起来了。柬埔寨语言包含有一些梵语的成分,而梵语是印度教和佛教的鼻祖。历史学家们指出,可以根据柬埔寨人的服装把柬埔寨人和他们的邻居区分开来——比如柬埔寨人头上系着Kramas丝巾而不是草帽。扶南(Funan)之后,年查耶跋摩二世(JayavarmanⅡ)建立了强大的吴哥王朝。接下来的六百多年吴哥成为东南亚从缅甸边界地区东到南海、北到老挝地区最为强大的王朝。正是在这一时期,高棉的国王们广建宗教寺庙,即如今的吴哥庙宇群。最成功的吴哥国王有:查耶跋摩二世(JayavarmanⅡ),苏耶跋摩二世(SuryavarmanII),因陀罗跋摩一世(IndravarmanI)和查耶跋摩七世(JayavarmanVII)。他们还设计了一个杰作的古代工程:一个先进的灌溉系统。该系统包括barays(巨大的人工湖)和运河,保证了一年三季的水稻耕种。该系统的某些部分沿用至今。扶南时期中国早期史学作品中提到了柬埔寨的一个独立王国,他们称之为扶南。当代考古发现证明,从公元1世纪到6世纪期间湄公河三角洲有一个蓬勃发展的商业中心。此外,在现在的越南南部的奥克·艾奥(Oc-eo)遗址还发掘出一个始于公元1世纪的港口城市。通过纵横交错的运河,这个港口城市当时已经成为了一个联系印度和中国的重要贸易枢纽。柬埔寨南部的发掘工作正在进行,那里已发现在吴哥博垒(AngkorBorei)村附近还存在另一个重要的城市遗址。中文将这一系列内陆王国(从柬埔寨南部到老挝南部)统称为真腊(Zhenla)。真腊兴盛于公元六世纪到七世纪。柬埔寨刻有高棉语的第一块石碑,以及印度教寺庙的第一块石砖,都起源于真腊时期。详见周达观的《真腊风土记》。吴哥时期在位于柬埔寨西北部的吴哥通王城(AngkorThom)的拜云寺(Bayon)里,雕刻着象征菩萨和查耶跋摩二世(JayavarmanⅡ)(-年统治吴哥)的巨型面孔。吴哥通王城虽然是佛教寺庙,但它是仿造印度教庙宇吴哥窟(AngkorWat)建成的。查耶跋摩二世(JayavarmanⅡ)建造了有名的吴哥庙群。这里,历史学家发现了那个时代的一千多处庙宇遗址以及上千的碑铭(大多在庙墙上)。高棉诸多热衷建筑的国王中,最为著名的有12世纪中期建造了吴哥窟(AngkorWat)的国王苏耶跋摩二世(SuryavarmanII),还有半个世纪后的查耶跋摩七世(JayavarmanVII),他在AngkorThum建造了巴戎寺(Bayon)和其他几个大型佛教寺庙。查耶跋摩七世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医院和招待所。然而大部分的君主,似乎更注重排场和提高自己的权力,而忽略了本国福利项目的建设。这个地图显示了公元9世纪到15世纪期间的高棉王国都城吴哥的布局。城市中央的巨大石造庙宇是吴哥的市中心和印度教的象征。历史学家们认为,吴哥的运河和水库在当时是用来灌溉农作物的。公元12世纪,高棉王国得到了最大程度的扩张,除现在的柬埔寨外,还包括现在的越南、老挝、泰国(Thailand)、缅甸(前身为Burma)以及马来半岛(MalayPeninsula)的一部分地区。泰国和老挝至今仍保留有高棉遗址和碑文。吴哥的国王们受到北部、东部及西部各个小国的朝贡,并开始与中国进行贸易往来。首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是那里大大小小、南北交错的,史学家认为用于灌溉的水库和运河。许多历史学家认为,先进的灌溉系统使得该国农作物收成丰富,足以支持一个人口大国。其剩余劳动力便用来建造国王庙宇以及大站。庞大的寺庙、粗放的道路、先进的供水系统以及自豪的碑文似乎都在告诉人们这样一个事实:许多高棉国王战胜了他们的前辈,取得了王位。碑文还指出,王国屡遭叛乱和外敌入侵。历史学家们一直无法很好地解释高棉王国为什么会在公元十三至十四世纪走向衰落。无论如何,它可能与吴哥的一个朝贡国——泰国的日益强大有关,此外,经过一系列的与这些朝贡王国的战争后,高棉王国的人口损失惨重。另一个因素可能与引入小乘佛教(TheravadaBuddhism)有关。它教导人们,任何人都能通过积德和打坐来实现涅盘。这些平等主义思想打破了柬埔寨社会的阶级构成,动摇了印度教的牢固地位。年泰国入侵,柬埔寨的剩余部队被迫转向东南方向的金边附近。公元9世纪早期,一个高棉王子(高棉种族)从国外回到了柬埔寨。他大概是从附近的爪哇岛(Java)或苏门答腊岛(Sumatra)回来的,也许是作为人质被声称控制了东南亚大部分大陆的岛国国王扣留了。在不同的地方经过一系列的仪式后,这个高棉王子宣布自己统一了几个当地的侯国,成为了一个新的独立王国的统治者。他的王国就位于现在的柬埔寨西北部的Siemreab地区附近。这个王子的接班人就是众所周知的查耶跋摩二世(JayavarmanⅡ),他开创了邪教,尊印度教神湿婆(Shiva)为天神(梵语,意思是“诸神之王”)。后来这个邪教组织被国王合法化,他与湿婆的雕像树立在柬埔寨王宫长达二百年之久。9世纪到15世纪初期这段时间里,高棉王国(称为吴哥,现为柬埔寨首都)的统治君主超过26名。黑暗时期十六世纪中叶,此时地图上的东南亚显示的权力中心是早先入侵的欧洲人的占领地。在此期间,这些王国处于不断的战乱中。最终,阿犹他亚王国(Ayutthaya,又称大城,如今的泰国)向北部和东部扩张,吞并了LanNa和LanXang(如今的老挝)的大部分领土。DaiViet(如今的越南)向南部扩张,接管占婆(champa)王国和南端的勒韦王国(Lovek,现在的柬埔寨)。缅甸东固王朝(Toungoo)慢慢演变成现在的缅甸。放弃吴哥之后的接下来的四个世纪,柬埔寨的历史记载很少,因此,历史学家们仅了解它的一个大概轮廓。尽管遭到强大的泰国王国和越南军队的频繁入侵,柬埔寨仍保留着它的语言和文化特征。的确,这一时期,柬埔寨仍是一个比较繁荣的贸易王国,具欧洲游客记载,当时其首都所在的金边附近的洛越(Lovek)的居民对佛教仍十分虔诚。那段时间里,柬埔寨人着就了该国最重要的文学作品——《罗摩衍那》(Reamker,取材于印度神话罗摩衍那)。18世纪后期,一场越南内战、继而是缅甸人入侵泰国的混战蔓延到柬埔寨,并严重摧毁了该地区。十九世纪初,重新建立王朝的越南和泰国竞相争夺对柬埔寨的控制权。战争随之又起,19世纪30年代,又一次几乎把整个柬埔寨摧毁。被殖民时期按法国人的计划,金边就相当于法国的一个镇。19世纪下半叶,法国开始扩大其殖民地,殖民范围渗透到印度支那(Indochina,中国和印度之间的半岛)。在年法国接受了柬埔寨西哈努克国王的邀请,成为柬埔寨这个弱小国家的保护国,阻止了泰国和越南对该国的肢解。接下来的90年,法国统治了柬埔寨。从理论上讲,法国政府是间接管理柬埔寨的,但实际上法国政府官员管理着柬埔寨的所有主要事务,甚至包括柬埔寨国王的选择。法国使得柬埔寨的机构(包括君主制度)逐步沿袭法国的形式。法国政府忽视教育,而是兴建道路、港口设施及其他公共工程。按法国的计划,金边逐渐成为法国的一个城镇。与越南相比,法国在柬埔寨的经济投资相对较少,但其仍在法国的控制之下。不过,他们在柬埔寨东部开发了很多橡胶种植园,在他们的统治下,该国出口了相当数量的大米。法国还重建了吴哥庙宇群,并破译了吴哥的碑文,让柬埔寨人更加清楚地了解到他们中世纪的文化传统,使他们为自己国家的过去而感到骄傲。由于法国左倾统治、佛教、以及田园生活等原因,反法情绪缓慢发展。年,西哈努克国王通过和平手段争取到了柬埔寨的独立。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年至年),日本军队进入法国的印度支那殖民地,但仍把这片地区交给法国管理。年,日本濒临战争失败,他们从法国人手中收回对柬埔寨的管理权,柬埔寨获得名义上的独立,由年轻的国王罗敦.西哈努克(NorodomSihanouk)统治。年初法国重新控制柬埔寨,但允许柬埔寨人起草宪法并成立政党。随后,民族战争在整个中南半岛爆发,那些民族主义团体(其中一些还带有共产主义意识形态)努力奋斗以脱离法国,获得独立。年至年的第一场印度支那战争(FirstIndochinaWar)大部分的战斗都发生在越南。在柬埔寨,共产主义游击队联合越南共产党获得了该国大部分地区的控制权。不过,西哈努克国王,通过机智谋略,成功地于年争取到柬埔寨的和平独立,比越南还要早几个月独立。年标志着第一场印度支那战争结束的日内瓦协定(GenevaAccords),承认西哈努克亲王的政府为柬埔寨的唯一合法政权。
赞赏
长按北京中科医院北京白癜风医院在哪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ezie.com/jzzz/15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