蝎子

罗永浩,坦然的一代逼王


你别怕

我说的都很有道理

年的1月,东北亚,吉林省延边朝鲜自治州的罗家诞生了一名男婴。

相隔一年后的1月份,天津市红桥区的郭家也喜得麟儿。

在数十年后,这俩娃先后踏足相声圈,且都凭一张嘴获得了周知的名声。

前者是罗永浩,后者,郭德纲。

罗永浩和郭德纲的人生拐点,都是年。

每个人都有一个最有元力的年龄窗口期,能获得多大的成就,大体上取决于这段年龄窗口。

郭德纲作为德云社的创始人,在年轻时,一无所有,一点也风光不起来。

为了讲相声,他三进京城,每次都受挫不得不折回天津老家。

△郭德纲早期上过一个综艺,在闹市区的一个玻璃橱窗里生活48小时,围观群众当场看猴,贼卑微

困则思变。郭德纲连同李菁、张文顺一起创办了“北京相声大会”,把当时的主流“歌颂相声”作为箭靶,一套乱拳,欲图打死老师傅。

因为花样新,收到侯耀文的推广和提携,郭德纲才渐渐获得了圈内人的认可。

从此郭德纲领着一整个班子开始野蛮生长,一发不可收拾,后来才把剧场改了名,叫“德云社”。

那一年,郭德纲26岁。

同样是这年,27岁的罗永浩撕掉了自己二道贩子的身份,走进了自己能量密度最高的一段人生。

此前为了挣钱,他摆过旧书摊,烤过羊肉串,还去韩国卖过壮阳药,都不成功。此后,他开始触底反弹。

因为罗永浩的姐姐劝他去北漂:

“小城镇的孩子,小时候读过一些书,胸怀大志但一事无成,到了二十七八岁,娶了老婆生了孩子之后,满足于老婆孩子热炕头,可能这辈子就颓掉了。”

“我不知道你出来能做什么,但你出来见见世面总是好的,不要总是在小地方待着,长成一个土鳖。”

△年轻时的倒爷,罗永浩

所谓“颓掉了”,就是王小波曾经说过的,“是个缓慢受锤的过程”。

“掌锤的队长毫不怀疑这种手术施之于人类也能得到同等的效力。

每回他都对我们呐喊:你们这些生牛蛋子,就欠砸上一锤才能老实!”

对罗永浩而言最重要的是,一般人到了三十来岁,价值信仰基本就被锤得没个样了,棱角被锤平,审美要求一步步降级,退化成了犬儒主义者。

他后来的人设也正是围绕这点树立的。

△年,罗永浩在新东方讲课

新东方是罗永浩反弹的第一个跳板。教GRE的六年,他完成了原始积累,不只是第一盆金,还有资源和名气。

直到年,新东方美股上市。

在上市前的那个夏天,罗永浩辞职,创办了对标新浪博客的牛博网,因为他对俞敏洪彻底失望了:“不愿看到一个纯粹的商业机构披着理想主义的外衣,还满世界玩假纯”。

直到创办锤子之前,罗永浩一路都很热闹。

砸西门子冰箱,又怼方舟子,四处演讲,还写了本和希特勒同名的《我的奋斗》,以及现在看来似乎是玩票儿性质的“老罗英语培训学校”,始终在折腾。

△轴男老罗打假“打假斗士”方舟子

△狠人老罗在线抡锤,怒砸西门子冰箱

△互联网史上第一约架,罗永浩solo王自如

叔本华说,人生始终在两种常态下摇摆,得不到的痛苦,得到后的无聊。

这个维度上,完全可以理解他玩票儿性质的接连改行。

罗永浩的年龄窗口,从27岁开始,一路顺风顺水到了40岁。

这年是,他迈了一个大步,全情投入开始做手机,与此相比,既往的经历完全是小打小闹。

当然,上了赌桌的罗永浩再也无法轻易下台了。

除了继承东北人善讲段子的优良传统,罗永浩身上还有一个禀赋,用东北话说就是轴。

典型如他办的英语培训学校。几年下来虽然生意并不景气,却气势生猛地搅乱了许多培训行业里的潜规则。

所有采购的办公软件必须全是正版,坚持不做假账,允许未报名的学生蹭课。

△出镜率很高的一张图。对于经手作品的美,他有一种强迫症式的偏执要求

罗永浩还验证了“现实扭曲场”的存在,听他的演讲你会发现,他的价值观会通过一种你难以察觉和抗拒的方式输出给听众。

这让罗永浩爱之者众,恨之者也众。

罗永浩认死理,这为他招来了众多拥趸,褒义的说法是“有理想主义色彩”。

这种理想主义可能来自罗永浩年轻时热爱的摇滚乐,他表现出来对这个世界的执念,跟魔岩三杰等摇滚人一样深刻。

△年红磡现场,窦唯

每一次锤子的发布会,当罗永浩登场时,数千人立刻激动地起立鼓掌,这情景就像一群人,在庆祝共同理念的成功诞生。

对于旁观者,这就像韦小宝来到神龙岛,看到教众对着教主齐颂“洪福齐天”。

像极了传销头目聚众洗脑前的预热。

只不过“洗脑”这个词并无褒贬的含义,所有的观念输出都可看做是洗脑,关键要看洗进去了什么。

△与其说是对老罗的崇拜,不如说是对生活的热望

如果只是从微博片段,从漫天遍地的报道,从砸西门子冰箱、和方舟子对骂、谩骂手机界同行等切入,很多人会对这个尖刻毒舌的胖子产生生理反感。

但罗永浩人格上的闪光点在别处。

他早年在新东方的讲课录音,对于浸淫应试教育多年的学生来说,就是很好的启蒙前戏。

表达对中国社会中黑暗、城府、犬儒主义的不满,他的段子像裹着糖衣的炮弹,卖相可爱又逻辑自洽。

以至于多年以后他留给人的初始印象仍是一个相声演员。

去年,锤子拿到了10亿雪中送炭的融资。

10亿融资,大部分来自成都市政府。拿到来自官方的钱,这对罗永浩来说,算是人生第一次。

为此,罗永浩做了不少妥协,把公司总部搬到成都,买下人生第一套房,并且为成都楼市卖力吆喝。

不妥协是硬骨头的文人,不是商人。

老罗是明白人,他知道公众传播的重要性,作为乔布斯的另一个门徒,罗永浩对记者与舆论的引导能力,比雷军段位高得多。

△书名是很多人的座右铭,也包括老罗

年初,因为传言锤子濒临破产,墙倒众人推,大伙都跳出来对罗永浩口诛笔伐。

抛开单纯讨厌罗永浩而进行的情绪宣泄,总结下来,罗永浩身上只有一宗罪:口无遮拦地吹牛,说话不招人喜欢。

不管是横向和雷军、任正非等企业家比,还是纵向和教师时期的他自己相比,这宗罪都很突出。

毕竟红衣教主周鸿祎都噤声了。

大家没见过这么高调口嗨的企业家,侃大山和推销手机一结合,就碰撞出了化学反应:大家觉得这是大忽悠,割韭菜收智商税。

在做手机之前,罗永浩人格闪亮的令人嫉妒,声誉好的令人发指。

创办锤子成了他人生的第二个拐点。

有人说这是罗永浩下过的最错的一步棋,无非是觉得这个方向选择机会成本过大:如果不做手机,他做脱口秀、做培训课程,早就发财了。

这是无法证伪的假设,你无法判定一个没有发生的事,毕竟靠嘴吃饭的赛道也拥挤。

前阵子有篇叫《两位从新东方走出的韭菜收割师,竟然是东北发小》的文章,就是典型的后罗永浩时代的檄文。

文章把搞比特币的李笑来和罗永浩并论,锤粉被定性为罗永浩收割的韭菜。

这个说法很有趣,买手机本质上是一场双赢的社会交易,却被扣上割韭菜的帽子。

按这个逻辑,假想罗永浩13年没有闯进手机产业,以他当时空前的影响力卖课给罗粉、做知识付费,是不是意味着承包了青年韭菜田呢。

并不是所有搞粉丝经济的都是割韭菜,即使是靠脸吃饭的直播网红也有存在的合理性。

所以千万不要以流氓逻辑去揣测某个群体行为。

至少,罗永浩并没有在事业上升期选择轻易可以敛财的行业,没有把手伸向那些世俗看来唾手可得的财富。

作为上个世代的网红,罗永浩在开启民智、输出价值观、锚定青年人理想坐标层面,身体力行地做了一些实实在在的事。

时至今日,他的早年讲课录音,和郭德纲的相声仍是当代都市年轻人深夜抵抗失眠的催化剂,包括我。

吹逼,但是真诚,有些言论欠妥,但是不端不装不拿,是个混蛋,但是很难得。

△曾经发言活跃的罗永浩,现在像个没有感情的转发机器人

罗永浩应该有罗永浩的体面。如果一定要问他是否后悔做锤子,答案也许会是他口中那句:在理想集团与利益集团的斗争中,最终,总是以理想集团获胜而告终的。

如今锤子易主已成事实,罗永浩依旧没认输。

你看这个身宽体胖的中年直男,丝毫没有油腻感,他没变,还是二十年前那个在讲台上嬉笑怒骂的刺头青年,一个不可能甘心受锤的刺头青年。

今年,老罗四十七了。

?别开枪,是陈教授

输出一些???妙不可言的东西

wechat:

陈教授说莫白嫖









































北京什么医院治疗白癜风好
治白癜风银川哪家医院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ezie.com/jzzz/3750.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