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百家作者,今天继续给大家带来蝎子养殖知识,蝎子不同生物学时期的饲养管理,幼蝎的饲养管理幼蝎是指蝎子离开雌蝎背独立生活至3龄蝎这段时间。小蝎从母背上下来以后,即开始独立生长发育,进入生长发育期。
这一时期,对小蝎的饲养与管理主要应注意饲料的投喂和小蝎的分窝等。长期以来,幼蝎蜕皮时容易死亡或相互残杀,这严重困扰养蝎业的发展。因而幼蝎的饲养管理要求及技术难度高于其他龄期的蝎子,必须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让其顺利蜕皮,提高成活率。
(1)大小蝎及时分离
母蝎结束背仔以后,食欲大增,母蝎护仔性大减,如果此时饲料投喂供应不上,或湿度稍有不足,就会出现残仔现象。而且,这时原有蝎窝中蝎子的总数已经超过原来的十几倍,十分拥挤,影响生长发育。因此,从管理上讲,很有必要进行小蝎分窝。大小蝎分离,比较科学的方法是利用前面所说的分离滑梯,如人工分离仔蝎用柔软鸡毛或海绵收集仔蝎,以防损伤。
(2)分离出幼蝎的投放
对于分离出的小蝎,应及时投放到已划好小蝎生长发育区的蝎窝内,一般当夜分离当夜投放。投放密度随蝎场具体情况而定。如果蝎场较大,蝎窝比较充足,则每窝可适当少投,相反则可多投。最好不要超过只/米2。投放时,应将小蝎投放与首次喂食结合起来。将蝎窝小瓶擦净,保持光滑,用小杯撮装大约只小蝎,通过漏斗倒入小瓶,然后倒入几只小黄粉虫或洋虫幼虫。有时,为了简便,也可将洋虫等饲料昆虫混入装蝎的容器中一齐投人蝎窝内。
(3)幼蝎的饲喂首先应掌握其取食规律,按照一定时期进行投食。离开雌蝎的幼蝎食欲旺盛,48小时内便可吃掉20毫克重的小虫,随后吃食次数逐渐增多,大约一个月内可吃掉6只小虫(以每只小虫重8-10毫克计算),幼蝎可增重24毫克。此时,如不能保证足够的营养,会影响其生长发育。吃饱、吃肥,有利于蜕皮和越冬。幼蝎的饲料一般为活体幼虫,如黄粉虫、土鳖虫、洋虫、黑粉虫、鼠妇的幼虫。实际饲喂时,黄粉虫、黑粉虫、鼠妇的幼虫期都比较长,不会在短时期发生变态,因此,可以不必十分严格地去寻找准确的吃食规律,只要一定时期投喂一次,每次投喂一定数量即可;食物和取食者可以同处一室,并不影响小蝎正常取食。
小洋虫及蚯蚓碎段则应时吃食情况少量多次投喂。在人工养殖蝎子时,一般要适当加温,不让幼蝎冬眠,采用人工恒温养蝎在不冬眠的情况下则必须正常投食,饲喂时,要做到几种食物交替投喂,尤其是在投喂黄粉虫时,还要同时投喂黑粉虫或鼠妇,以保证营养全面,克服食物的单一性,以利于2龄蝎蜕皮。自然饲养的幼蝎每年在67月及89月为两个吃食高峰期,饲料投喂要适当增加频度和投喂量;在46月及10-11月,食量较小,可拉长投喂时间,减少投喂量;在11月至次年4月应该停止喂食为提高蝎子的成活率和缩短蝎子的生长期,有必要地再直接或间接地提供其所需营养。根据时期情况,在2龄蝎进入3龄蝎的45天左右的这段时间里。
喂蝎子的3-5龄黄粉虫幼虫可按以下方法进行繁育:①用蒸熟的猪血拌麦麸喂黄粉虫,经虫体吸收而转存在黄粉虫体内(因猪血含有丰富的铁、钙、镁等元素),然后将繁育的黄粉虫幼虫专门喂幼蝎;也可将熟猪血块切成块在每天晚上放人蝎池内,让蝎子直接吮吸,第2天早晨及时取出。②购买一些蜕壳生长素、维生素、土霉素和胱氨酸,参照使用说明书,加入黄粉虫饲料中,以黄粉虫为载体让蝎子间接吸收营养。③在饲养成蝎时,在蝎池内放养土鳖虫供蝎子捕食,增加其体内钙、铁、镁、蛋白质含量,为日后产仔蝎和蜕皮打下基础。2龄阶段的蝎子是一生中生长发育最快的时期,群众称之为暴食期。供给饲料时,应该肉食类与组合饲料搭配供应,以避免脂肪营养大量蓄积,形成生理性病变。但在填蜕期,还是应该以肉食类饲料为主,使其能有足够的营养蓄积,保持正常的生长与发育。
(4)防逃、分离
幼蝎体小质嫩,活动敏捷,逃出后不便于捕捉,即使捕获也难免被挤伤或捏死。但是它们的出逃能力却较其他各龄蝎都强,因此,防止幼蝎外逃是饲养管理中很重要的一环。为此,对它们使用的防逃玻璃条带一定要光滑、平整、严密。从饲养室、饲养箱的构造上,要根除可能引起出逃的条件。2龄蝎,已具有攻击能力,食欲较旺盛,代谢也较强,性情较为凶悍好斗,可以将成年蝎咬死残食,民间有“小蝎子吃大蝎子”的说法。因此,2龄蝎不仅必须雌雄分群单养,而且还必须严格控制饲养室内蝎子的密度。
(5)提高幼蝎成活率
幼蝎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常会因饲料、温湿度、蜕皮等原因死亡。所以,提高幼蝎成活率是饲养管理中的重要一环,直接关系人工养蝎的经济效益。因此,提高幼蝎成活率,应做到“五要”:要与成蝎分开饲养,防止雌蝎残食仔蝎。二要及时喂足饲料,防止幼蝎为争食而互残。三要保持相对湿度,防止幼蝎脱水死亡。四要控制好温度。幼蝎的生长发育对温度和湿度的要求比较严格,要有30℃左右的温度,最好能达到35℃左右,空气相对湿度必须调节在65%~80%,以利于幼蝎蜕皮生长。为保证幼蝎越冬,自然饲养时,秋冬季应在蝎窝上加盖塑料薄膜或搭塑料棚,以保持蝎窝内温度适宜,加之投饲充足的食物,便可有效地延长蝎子的生长期,便于其更好地生长发育。五要将入蛰后的养室温度控制在0-7℃,保证蛰伏场所不出现返潮现象。如果休眠期间的温湿度不合适,就不可能安全越冬。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ezie.com/jzfz/108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