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远在天边的战争的新闻,和还无法放松的疫情防控,大家的内心也都是前有未有的迷茫,当青储事件的阴霾逐渐散去,端午节和龙舟的热烈似乎点燃了大家内心的小小希望,在芒种的节气中,北方的各地忙着收割小麦,南方的劳作者忙着种植水稻,或许这就是禾下乘凉梦的继续,然而古人说“过了芒种节,夫妻各自歇”,这又是为啥呢?
芒种的节气
中国的古代先民,根据天上日月星辰的变化以及季节的轮转,按照十天干和十二地支,编纂了古代人赖以生活的天文历法,二十四节气歌将一年分为四个季节,来告诉人们在生活之中应该在什么时间进行耕种,什么时间进行祭祀活动,芒种就是其中的一个节气,是夏季的第三个节气。
历法说“斗指已为芒种,此时可种芒之谷,过此即失效,故名芒种也”,就是说在太阳黄经达到七十五度的时候,是一些谷物开始耕种的季节,因为此时的雨量较为充沛,是农忙的时节。
人们常说“民以食为天”,尤其是古代那种没有特殊机械帮助的情况下,在这样的农忙时刻,肯定是争分夺秒的抢占时间,南方的农业工作者会将稻种及时的插入到水田里,北方的农业工作者,则是开始了自己的收割冬小麦的工作,总之是“你误农一时,农误你一季”,即使是如此辛劳,还要靠天吃饭,大家又怎么敢偷懒。
从古至今的人,都有着生活的七件事,就是“柴米油盐酱醋茶”,这些都是基本的民生,是社会稳定的基础,朱元璋作为大明的开国皇帝,自古以来没有第二个皇帝比他的出身低了,若不是粮食的原因,他会冒着杀头的危险去造反,正所谓“水可载舟亦可覆舟”,粮食问题是民生之本,芒种这种重要的农时误了,危险可想而知。
“五月”的禁忌
大家现在的生活,都是拿着公历的时间表在计算时间,而中国的古人是看自己修订的历法和时间的,每一本公历日期的下方都会有一行小字,而芒种就是农历五月的一个节气,《岁序总考》里说“芒,草端也,种,稼种也,言有芒之谷此时皆可稼种,故谓芒种,乃五月之节也”。
农历的五月,因为天气有许多的阴雨时刻,家里的许多东西都有受潮霉变的可能,而种植的田地里也因为雨水充沛而多了很多的害虫,因此在古代人的意识里,农历五月既很忙,也很让人糟心,故而五月也被成为恶月。
《礼记》里说“是月也,日长至,阴阳争,死生分,君子齐(斋)戒,处必掩身,毋躁,止生色,毋或进,薄滋味,毋致和,节嗜欲,定心气,百官刑事毋行,以定晏阴之所成”,在汉朝时,人们出于对天地祖先的尊重,所以在五月的时候会有很多的禁忌。
生活在北方的人,因为看见在农历五月的时候,像蝎子,蛇这些被认为有毒的生物,常在五月产子,人们内心出于某种忌讳,就觉得如果五月生孩子是一种会给家里带来不幸的象征。
古人说“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就是祭祀天地祖宗是对于古代先民非常重要的时刻,感恩天地给予了大家生活的地方,感恩祖先给了自己传承的生命,而且古人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最大的孝是说尊敬,尊敬自然也就是尊敬天地,人们出于这种内心所以觉得五月是不能生孩子的。
芒种节气的时候,人们都忙着地里的农活,基本上整个农历五月都是农忙的时节,每天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回到家最想的事情就是倒头就睡,好让第二天有充沛的经历去干农活,也才会有“夫妻各自歇”的说法。
结语
生活中的俗语和节气,都是古人根据自己的智慧和生活的经验,总结出来的一些教训,只是想让后来的人在生活之中少吃一些苦头,虽然时代是进步的,但是这些古人的经验有些却不过时,会给人们在生活种减少一些麻烦,人们在生活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才能让自己的生活越来越好和进步,才不会在同样的坑里跌倒两次。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ezie.com/jzfz/119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