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经风月全能释;灯盏楼台尽可青。
在毒敌山琵琶洞内,母蝎子精倚强将唐僧硬捉了进来,务要立即成亲。像这样既无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又无公开的仪式,及二人以上的证明;甚至一方是在非自愿,被暴力胁迫之下,怎能配称之为成亲?不过这不是问题的要点。
在妖洞之内,女妖怪使出了浑身解数,企图要诱使唐僧就范。而唐僧,则咬紧了牙关,装糊涂作哑巴,“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淫声”,虽一再被诱惑,总算基本上像柳下惠那样能坚持到底,未及于乱,保住了自己,没有让女妖得逞。
但唐僧他毕竟是血肉之躯,又适当青壮之年,在女妖怪所施展出政圆的诱喝之下,勿论他的意志力有多么坚强,难免也会偶尔鼻骤其欺弱的另面。其过程中有否心神劣漾,或偶然性的意志迷失:则只有唐僧他自己知道,别人就难知真情了。这些属于个人纯内心及意志力的活动,如果确曾有过,对“人可以矢口否认,比较容易蒙混过关。但对佛、菩萨,或许就难交代了,不过这也不是要细究的重点。
要指出的是,女妖怪在逗引时,曾对唐僧说:“我愿作前朝柳翠翠。”唐僧立即接口道:“贫僧不是月阁黎。”女怪将个素馒头劈破递与他,他又将一个肉包囫囵递回与女怪。女怪笑道:“御弟,你怎么不劈破与我?”三藏合掌道:“我出家人,不敢破荤。”那女怪道:“你出家人不敢破荤,怎么前日在子母河边吃水高,今日又好吃邓沙馅。”(见第五十五回)
事实就摆在这里,唐僧除了佛教经典是必须钻研之外,可能对风花雪月故事亦颇为熟知,并且蛮有研究,决不是囫囵吞枣式的随意浏览,说不定也还欣赏。不然,如果没有细细的、深入的阅读过,对这类风月掌故,他是如何知道得这般清楚?随时便能应声而出作答?他应付女怪所使用的谐音隐语和比喻暗示,相攀得好老道!唐僧若要否认他才不爱看、不爱听风花雪月故事,恐怕难得说过去。
图片来源:网络
参考资料《西游记》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ezie.com/jzfz/122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