蝎子

fusion背后的男人用25年成为爵


咸鱼青菜,各有所爱。

蔡剑谈起自己对音乐的见解的时候,他把音乐比喻成食物。

“从古典音乐到摇滚乐再到爵士乐,其实我不会特地去说我一定要听哪一种音乐,只要这个音乐符合我的口味和审美,我就会去弹去听。当然你身为一个厨师(职业音乐人),你的口味的水平肯定要比普通大众的要高一点才行。随着你学音乐的时间越来越长,那么你对食材的要求肯定是会越来越高的。”

看似简单的比喻蕴含了蔡剑对于生活,对于音乐的思考与智慧。

(赤壁之战:蔡剑)

和摇滚一起度过的青春岁月

年,在读音乐附中小提琴专业的我看见了学长们在玩乐队,电吉他失真的音色让我如痴如醉。在96年我终于如愿以偿拥有了第一把吉他,同年我得到了一张枪花东京演唱会的录像带,那时候每天晚上吃饭都要看这个演唱会。你知道的,摇滚乐现场散发的魅力是我们没有办法抗拒的。

埋藏在记忆里的淘碟时光

淘碟是我们属于那个年代独有的记忆。

现在已经很难有机会见到这样的店铺了。每周我们都会去店里淘我们自己喜欢的乐队的唱片,Megadeth、Metallica、披头士、蝎子乐队...这些碟片承载了我们一代人的记忆,买到自己喜欢的碟,小心翼翼打开它,每一首歌伴随青春的躁动把我们带回那个光芒万丈的摇滚时代,每每回忆起这种情节都会有些许情愫触动我内心最柔软的部分。

在学琴最开始的几年我都几乎一直被这些音乐鼓舞着,14岁,带着对摇滚的热爱,一遍又一遍去听这些音乐,并想尽一切办法把这些歌扒下来。涅槃、枪花、Metallica都是我的最爱,这些是我学习吉他的初衷,无论什么时候都不会忘记。

我们的排练房

99年我有了人生的第一支乐队,那时候为了玩乐队换了好几次排练房,因为真的很吵。

一开始大家都没什么钱买隔音板这种东西嘛,所以我们就去大学里面找大四毕业的不要的旧棉被搬过来用。因为我们当时是租在普通的居民楼6楼嘛,一打鼓整栋楼就像地震了一样,屋里的小强都四散奔逃……大家就想了一个办法,凑了几十块钱去那种废旧的轮胎工厂买了几个汽车轮胎,然后在轮胎上铺木板,再把鼓放上去防震。我们的排练室就是四周裹着捡来的棉被隔音,再加上几个轮胎防震。

我与乐队

年我组建了我的金属乐队——。当时我们应该是最早玩前卫金属的一帮人,这个时期对我们影响最大的是DreamTheater(梦剧院),我们会去扒很多他们的歌,去分析歌里面他们运用的音阶、技巧等等。

那段时间技术提升很快,但是呢也不是很顺心,一个乐队里优秀的乐手太多就会发生争执,队友之间也会时常吵架,现在回想起来会觉得是非常珍贵非常开心的记忆,虽然有时候吵架的原因其实很无聊,比如我们甚至会因为一个拍子要正拍还是反拍争吵一晚上。

有件事特别搞笑,有一次我们回到排练房特别震惊,鼓不见了,看见鼓手坐在那里发呆,问他排练房是不是遭小偷了...结果是他在学校跟别人打架把别人打伤了,结果没钱赔别人,就把他的一套珍珠鼓卖了……然后他又去找了一套烂鼓,就这样对付了一段时间。

那时候排练完我们最喜欢去附近的士多店坐下来聊天,一聊就是几个小时。人生啊,理想啊,音乐啊,关于未来总有说不完的话题,现在回想起来玩乐队最大的感触就是会有很多难忘的回忆,困难的时候一起面对,开心的时候一起分享,偶尔也会不欢而散,有很多未知的事情大家坐在一起讨论,在音乐上一起进步...

乐队解散

其实解散是蛮和平的,因为每个人想做的东西都不一样,不同时期我们都想法也在改变,到最后我们产生一些大的分歧,乐队就“和平分手”了。后来大家都朝着自己的目标在努力着,都有了点小成绩,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我觉得这是一件好事。

回想当年,一群人走在一起玩在一起打打闹闹的时光真的是我人生最美好的一段经历。当我后来自己做职业乐手的时候,一个人写曲子,一个人玩音乐,感觉一切都在操控之中,总觉得少了一点什么。时常想起这段记忆,仿佛又回到了十七八岁的时候,我们在排练房争吵的样子...

后来我再也没组过乐队。

与爵士乐的不解之缘

虽然我一直在弹金属,但是同时期我和乐队的另一个吉他手已经开始在研究学习爵士乐相关的理论。

虽然梦剧院的东西很难弹,但是我还可以理解,并且把它扒下来的,但是爵士乐就不一样了,好各种和声旋律充满了刺激的感觉,那时候扒起来很吃力,这算是我学习吉他以来的第一个瓶颈吧。由此我也确定了爵士乐是我今后想一直学习的音乐。

04年我大学毕业后我一直自己边做教学一边自学爵士乐一直到05年,然后我也有了一些小积蓄,之后我有幸跟着我的师傅Tommyho系统的学习爵士乐。

那段时间我们相处的十分愉快,因为我们都讲广东话,沟通起来非常畅通,就这样跟着老师学习了将近两年,踏入了爵士吉他的大门。

(Tommyho)

08年到09年我辞去了所有的工作,开始闭关整理和消化之前学习的内容。在这个过程中我看了很多国外的教材并整理出了把位系统这个概念,因此我也才逐步清晰自己怎么更科学地去学习和练习爵士乐,就这样一路练习下来我受益颇丰。

现在很多同学遇到不懂的问题首先就会想到问别人而不是自己研究,我觉得这是不好的。在自学的过程就是一个整理各种资料的过程,你的各方面都会得到提高,而且你对知识点的理解也会更深。所以我是建议同学们先自己找到问题的解决方式,因为现在网络也这么发达,其实用心你都能找到你想要的答案的。

我觉得爵士乐对于我来说是很美妙的一种音乐,在我开始学习爵士乐一直到现在,让我最开心的事情是我每天都有很多东西要练习。很多人会说,弹琴很多年之后就没东西练了,会有失落感。但是爵士乐让我一直在前进。

练习吉他的3个瓶颈

说到瓶颈这个词语,估计很多吉他是都会遇到,我觉得它通常会存在于你见不到更多东西的这种状态下产生的。假如你一开始就见到了全部的音乐理念与世界,那瓶颈时期相对来说不那么容易存在的,因为你一直都有新的事物和知识让你接触和学习,所有瓶颈相对老说会不那么容易产生。

说说学吉他的过程中我是遇到过3个瓶颈。

第一个瓶颈就是手指机能问题。因为手指机能跟不上导致很多难度高的歌我都弹不了,发现这个问题的后,我每天做各种速度和手指机能的练习,死磕了整整一年多,速度可以达到两百多。现在很多朋友会觉得速弹很难,在这里我只想说,把一切手指细节控制好,沉下心,死磕。

第二个瓶颈是对于音乐的理解的问题,也就是99年我最早开始接触到一些爵士乐的曲子,在那个瞬间,我没有办法去理解爵士乐所弹的那些音阶和弦到底是什么原理。后来我发现随着我经常听这些和弦、音阶,并且去练习它们,弹了几千遍以后其实我已经逐渐能适应这些声音了。所以说白了这个问题就是你对声音的接触久不久的问题。我们在学习音乐的过程其实就是和声音交朋友的过程,当你对一个声音足够熟悉的时候,你就能得心应手地使用它们。

最后一个瓶颈就是我现在面临的——对于我的未来我到底想要做什么样的音乐。我人生的前半段学习了很多东西听了很多东西,现在我想把这些东西整理出来变成属于我自己的声音,可能是我对于生活的思考,可能是我对世界的看法...

其实跟我的性格也有关系,在学了这么多年音乐以后突然要让我选择一个方向走下去,我会有一点不知所措。所以其实我也一直在摸索,因为刚好我也到了一个人生的选择期,我以后想要用什么样的方式去过后边的日子。也许短时间内还不会有答案吧...

送给大家的话

这一段话真的很想送给各位喜欢音乐的朋友。很多人会说,你学习音乐天分很重要,你的听力要比别人厉害;你的机能天生就比别人好,你能弹别人弹不了的东西;或者你对音乐的理解很到位,同样学习一个东西花的时间比别人少。

但我觉得天分里面有一个很重要的就是你能不能沉的住气去学习和练习,可能你看到很多人弹的很厉害,但是他们付出了非常多的时间和努力。

我希望大家都把自己当成普通人,就算有人比你天分好,但是这些都是你花时间可以补回来的。你完全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拥有天才所拥有的一切。

有时候你玩音乐也好弹琴也好,最美好的一个状态是你能够一辈子都能开开心心地去做这件事,等到了你老的时候,再看看自己能够走到什么样的一个地方。这不是说要让你去当世界第一或者怎么样,而是等你老了的时候你能够把音乐用你自己的方式表达出来,我觉得这就是最酷的事情!

文/蔡剑口述星野xy整理

13号晚8点蔡剑老师有直播,进直播群请加我吧~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ezie.com/jzjt/6451.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