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zn_bjzkbdfyy/金木水火土,卤水点豆腐,世间万物都有相生相克之理。
而且这个道理动物界也同样适用,每一种生物都有自己的天敌。就像在《西游记》中,昴日星官可以轻而易举地对付蝎子精,而他的母亲毗蓝婆,也能够轻松制服多目怪这条蜈蚣精。
但是话又说回来了,昴日星官在对付蝎子精的时候也未免太轻松了,以至于让人觉得这段情节跟闹着玩一样。就算《西游记》写的是神话故事,可这段情节也有点儿太“神”了吧!
昴日星官对付蝎子精时的不合理之处
根据《西游记》原著中的情节来看,蝎子精的确是一个狠角色,一上来就从孙悟空、猪八戒他们眼皮子底下抓走了唐僧。其实在《西游记》中抓走唐僧的妖怪并不在少数,但是却很少有人像她这样明目张胆的抢人。
别的妖怪都是用一些调虎离山之计,或者伪装成老弱病残博同情,先接近他们然后在找机会抓唐僧。但蝎子精不一样,没有任何花哨,就是一个字——“抢”!
而她之所以敢这么明目张胆的胡作非为,就是因为自己够厉害,天不怕地不怕,什么齐天大圣,什么天蓬元帅,一个毒钩全部放倒。向来神通广大的孙悟空,在她面前根本讨不到半点便宜。
其实孙悟空和猪八戒败给蝎子精也并不冤枉,毕竟连如来佛祖当初都吃过这个妖怪的亏。正如观音菩萨所言:
“这妖精十分……他前者在雷音寺听佛谈经,如来见了,不合用手推他一把,他就转过钩子,把如来左手中拇指上了一下,如来也疼难禁,即着金刚拿他,他却在这里。若要救得唐僧,除是别告一位方好,我也是近他不得。”
看见了吧,这个蝎子精可是一个连如来佛祖和观音菩萨都惹不起狠茬子,又怎么会怕猪八戒和孙悟空呢?
然而当孙悟空按照观音菩萨的指点请来某日星官的时候,却又瞬间发生了大逆转。无法无天,狂妄到不可一世的蝎子精,居然被昴日星官给活活吓死了。
没错,原著中写得明明白白。昴日星官只是对着她叫了两声,结果蝎子精就浑身酥软,死在坡前。
这样的死法未免也太搞笑了,甚至让人觉得有些无厘头。要知道,即使毗蓝婆对付蜈蚣精的时候,也是动用了法宝才将对方制服。可昴日星官却只是清了清嗓子,就打完收工了,实在令人匪夷所思。
吴承恩老爷子在写这段情节的时候是不是太草率了?怎么也得让他俩过几招,才算顺理成章。
事实上,我们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感想,其实是由于没有了解到这个故事的内涵。毕竟《西游记》不是单纯的神话故事,而是具有现实意义和讽刺性的文学名著。只有按照这个角度出发,才能真正理解这些故事的本质。
《西游记》中蝎子精和昴日星官都有各自的寓意
说到这两个人物背后的寓意,其实并非什么深奥的问题。因为众所周知,蝎子常年生活在阴暗的环境当中,并且自身具有强烈的毒性,甚至在古时候被人们称为五毒之首。
所谓“五毒”就是蝎子、蜈蚣、蟾蜍、蜘蛛,以及毒蛇,但是其他四类动物见到蝎子之后都会避之不及,所以人们称蝎子为五毒之首。
由此可见蝎子在人们心中的地位和形象,的确算不上正面。或者也可以说是歹毒的象征,因为古人经常将蛇蝎并列,来泛指那些邪恶阴暗之人。
而《西游记》中的蝎子精亦是如此,正如原著中所说,这个妖怪极其狂妄,仗着自身毒性厉害到处胡作非为,甚至连如来和观音那样的大神都管不了她。如果将这一点与现实讽刺意义相互对照就会发现,《西游记》中的蝎子精,显然是在讽刺现实中那些仗着有权有势,胡作非为的奸邪小人。
在古时候,无论是朝廷里还是地方上,都难免会出现这样的现象。比如明朝嘉靖时期就有一个横行无度的严嵩,其势力一度庞大到权倾朝野,当时许多朝廷大臣都对其恨之入骨,但就是动不了他,甚至连皇帝也要纵容着他。
这样的情形对于当时的整个社会而言,无疑是黑暗的,人们的处境就像《西游记》中被蝎子精抓走的唐僧,在苦苦期盼着有人能够铲除邪恶,带来光明。
所以如此看来,昴日星官的寓意也就显而易见。因为在原著中他的本体是一只大公鸡,也是蝎子精的天敌,是唐僧的救星,同时也象征着那些生活在黑暗时代中的人们,苦苦期盼的“包青天式人物”。
而作者之所以会安排昴日星官用叫声来杀死蝎子精,意思其实非常明显。因为唐朝著名诗人李贺曾经在《致酒行》一诗中写过:“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鸡一声天下白。”
也就是说雄鸡的叫声,象征着光明的到来,而《西游记》中的昴日星官也正是一只修行多年的大公鸡。那么既然蝎子精象征着黑暗和邪恶,昴日星官作为她的天敌,其叫声自然也就是光明和正义的象征。
雄鸡一叫,天下皆白,黑暗和邪恶必将无所遁形,等待他们的结局只有一个,那就是灭亡。唯有如此,方能够凸显出正义和光明的力量,就像人们心目中的“包青天”一样,使那些奸邪小人和贪官污吏闻风丧胆。
这就是为什么在《西游记》中,蝎子精会被昴日星官吓死的原因。因为作者需要通过这样的情节,来向世人传递一种美好的寓意,昭示着光明终会到来,黑暗和邪恶也必然会走向灭亡。而且与此同时,这是对那些奸邪之人的一种讽刺,暗示他们如书中的蝎子精一样,对光明和正义充满了恐惧。
自古以来邪不胜正,即使邪恶能够猖獗一时,但终究难逃正义的审判,甚至在恐惧中走向灭亡。这是一条自古不变的真理,也是《西游记》这段故事中包含的深意。
透过这段故事,我们可以看到作者对正义的坚守,以及对光明的期望。而书中昴日星官与蝎子精的斗争,其实也象征着光明与黑暗的较量。
结语
一部《西游记》,洋洋洒洒描绘了九九八十一次劫难,塑造了一个又一个神话人物的形象。而在这些人物和故事的背后,其实也都包含着许多的社会寓意,以及丰富的现实意义。
品读西游,重点不在于故事,而在于内涵。其中的内涵不一定深奥,但是却非常深刻。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ezie.com/jzmj/117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