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世纪70年代,英国首相访问苏联,苏联官员问英国首相一个问题:“你们国家是如何解决人民的吃饭问题的?”英国首相很吃惊地说:“我们不管人民吃饭的事情,他们自己吃的。”
夸奖孩子的正确方式就是——不要夸奖孩子。
这里说的“不要”指的是不要刻意这么做。你可以夸奖你的孩子,当你发自内心地如此认为的时候。
不要把夸奖孩子当做一个操纵孩子的手段。
许多父母沉溺于掌控欲不能自拔,热衷于研究管教孩子的套路。
最常见的套路就是奖赏/惩罚。这是法家的治国思想。
表扬/批评是奖赏/惩罚套路的一种特殊形式。
表扬和批评都能滋长一个人的自尊。
这里说的自尊是傲慢的意思。
基督教的七宗罪里,傲慢是排在第一位的。
追求自尊的人,把生命浪费在别人的眼光上,并没有去追求自己真正喜欢的东西,因此也无法获得真正的快乐。
追求认可、追求表扬、证明自己,这是一种毒品。它令人上瘾,越陷越深。并且每次获得的满足只有一小会儿,你今天吸毒很爽,明天还要继续吸。
它也是个无底洞,永远填不满。
这是个推石磨上山的游戏,直到把人累死,你也不会成功。
当一个人丧失了与自己相处的能力,丧失了与自己连接的能力,就会有深深的虚无感。
为了追求存在感,就追求别人眼中的自己。
所以在朋友圈里晒自拍、晒吃、晒娃、晒恩爱,各种秀各种晒,都是为了让别人看到,我过得很好,我过得比你好。
真正过得好的人,不需要到处秀给别人看。
秀给别人看的人,因为他过得不好。
他的内心充满了焦虑,他很匮乏,他不喜欢自己。
一个好的父母,帮助子女喜欢上自己;一个坏的父母,帮助子女讨厌自己。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首先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其次才是各种角色的关系。
你是我的父母,你是我的子女,这是第二层关系。你是一个人,我也是一个人,这是第一层关系。
领导和下属的关系、老师和学生的关系、丈夫和妻子的关系,也都遵循这个原则。
第一关系大于第二关系。
好多人进入关系之后,本末倒置了,把第二关系凌驾于第一关系之上。
我是你的爸爸,所以我可以……
我是你的丈夫,所以我可以……
你是我的员工,所以你要……
你是我的男人,所以你要……
人与人的关系,首先是真诚。
真诚的反义词是套路。
罗辑思维讲过一个例子,有一次曾国藩问李鸿章,你是怎么跟洋人打交道的。李鸿章说,洋人都贪婪,我跟他们玩,我糊弄他们。曾国藩说,不好,洋人也是人,你糊弄他们,他们当然会生气;对洋人也要以诚待人。
这是多么简单的道理!
只有以诚相待,才能彼此信任。
许多父母连这么简单的道理也没学会。
别人对你用套路你会怎么看他?你会信任这种人吗?
你对自己的孩子那么多套路,孩子怎么看你,孩子会信任你吗?
跟不信任的人生活在一起是什么感觉?
处处提防的生活是什么感觉?
在这种环境中生活的孩子怎么会有安全感?怎么会有自信?
我接触过许多接受心理咨询和治疗的人,大多有抑郁症、强迫症、自闭症、社交恐惧症等。这些病我全都得过。
这些人的父母大多有很强的掌控欲。
在这些父母的心中,你是我的孩子,你就要听我的。
他们忽略了第一关系原则,他是你的孩子,但他也是一个人。他首先是一个人,其次才是你的一个孩子。
许多父母要学习的,并不是如何对待孩子的问题,而是如何对待人的问题。
什么时候,你能把你的孩子当做一个人去对待,而不是你的物品去对待,你就已经做得很好了。
罗辑思维讲过一个小段子,
在20世纪70年代,英国首相访问苏联,苏联官员问英国首相一个问题:“你们国家是如何解决人民的吃饭问题的?”
英国首相很吃惊地说:“我们不管人民吃饭的事情,他们自己吃的。”
以为自己在照顾人民,以为自己在养活人民,这是政府深深的幻觉。
以为自己在照顾子女,以为自己在养活子女,这也是父母深深的幻觉。
对于个人来说,以为自己在照顾身体,以为自己在指挥身体,这也是头脑深深的幻觉。
道德经说,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有多少父母能觉得子女不是自己生的,只是自己来到这个世界上呢?
只有看到这一点,父母才能去掉自己的许多自恋,开始把子女作为一个独立的人、独立的生命去尊重。
夫妻之间也一样。
就算你们两个一起生活,你们也都是独立的人,你是你,我是我。
还有员工和老板之间的关系。
我常听到许多当老板的,爱说自己对员工有怎样怎样的责任。前几天看鲁豫有约采访罗永浩,罗永浩说想到自己要养活几百个员工,感觉肩上有很重的责任。
这也是一种深深的幻觉。
你把公司解散,你马上看到员工作鸟兽散,该去哪儿去哪儿,没见哪个人失业就饿死。
这里不是为了黑罗永浩。
所有当老板的都说过这话。我怀疑柳传志也说过,张丽敏也说过,马云也说过。只是我懒得去查资料,最近听到罗永浩说,就举了罗永浩的例子。
所有当老板的,都可以好好反省一下,自己是不是有过这样的幻觉。
这个世界上没有谁是养活谁的,也没有谁离不开谁。
即便是父母和子女之间,子女也不是靠父母养活的。如果你不愿意养活,他可以送给别人养。如果找不到人收养,他还可以去死。
不要觉得死是一个不能接受的选项,每个生命都是会死的,死是一种必然,也是生命尊严的一个底线。
小时候我和妈妈吵架。
妈妈说,你走吧,不要回家了。
我就想,我不回家,在外面会饿死。我又想,我宁愿饿死,也不受这种屈辱。
这就是一个小孩真实的想法。
监狱里的犯人受到虐待和屈辱,他们会选择绝食。他们宁愿死去,也不愿意受人欺负。
这就是一个人的底线。死是一种选择。
所以父母也不要觉得自己养活了子女。这个想法是错的。
这是父母和子女之间关系扭曲的起点。
两个自恋和幻觉,第一个幻觉是我生了你,第二个幻觉是我养了你。进而导致的结论,你属于我。
美国和英国打仗,因为英国把美国当殖民地。
英国人的想法,你的人都是我的,美国人就是英国人跑到美洲大陆的。
美国人不这么觉得,美国人觉得我就是我,我们就是我们,我们不是你的附庸,不是你的奴隶。
子女也是这个感觉。
我就是我。我不是你的附庸,不是你的工具,不是你的孩子。
我是你的孩子,但我首先是我,我首先是独立的人,其次才是你的孩子。
做父母的看不到这一点,始终都无法和子女之间建立真正的尊重。
赞美和批评都不能帮助人建立自信。
甚至,不能给人带来帮助。
老子说,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庞辱若惊。
赞美和批评都会给人带来惊吓。
你赞美我,我听了心里一惊;你不赞美了,我又一惊;你批评我,我当然还是一惊。
所以老子说宠辱若惊。
不管是表扬,还是批评,都是给人带来伤害的。
所以老子主张最好的表扬就是没有表扬,至誉无誉。
表扬和批评滋长人的自尊,让人走上邪路。
我对我的徒弟,从来是不表扬也不批评。
以前我爱批评徒弟,我觉察到这个坏习惯,跟我小时候我爸爸总批评我一样。
所以现在我不批评徒弟。既不批评也不表扬。
有的徒弟勤奋,勤奋我也不表扬;有的徒弟懒惰,懒惰我也不批评。
有的徒弟聪明,聪明我也不表扬;有的徒弟懒惰,懒惰我也不批评。
不批评不表扬,不代表我对他们不关心。
有徒弟说:“我去嫖娼了。”我说:“年轻人要多性交,等年纪大了就阳痿了。”
有徒弟说:“我该不该换工作?”我说:“不知道。”
我对徒弟的回应只是我作为一个人的回应。
我不觉得我是他的老师,我这里掌握什么真理。我并不知道什么是对的或错的。我也无法教给他什么是对的或错的。我只能分享给他我的生命经验,而这个经验也是很自我的,未必对他有帮助,每个人的生命都很不同。
我不相信那种廉价的赞美能帮助孩子建立自信。
“宝贝,你好棒!”“宝贝,你好乖!”“宝贝,你真聪明!”
如果这个感叹是发自真心的,你说多少遍都不要紧;如果它只是你的一种套路和手段,你尽早把它收起来。
关系,或者说感情,是世界上最贵的东西,只有投入时间才能获得。
没有捷径,没有省事的方案。
你在孩子身上多投入时间,你就多收获感情;你少投入时间,就少收获感情;你不投入时间,就没有感情。
你养过的小狗,你和它之间有很深的感情;你没养过的小狗,你和它之间没有感情。
除此以外,没有别的途径。
好的关系,就是土壤和阳光,孩子自己会成长。
坏的关系,就是沙漠,生命会枯萎。
父母,就是给孩子提供了一个好的关系,像给树苗提供好的土壤。而成长,是孩子自己的事情。
延伸阅读给娃拉票的都去死吧!
你日的不是女人,而是你自己!
打赏我爱任性的你!任性打赏8元~扫描上图
北京哪个治白癜风医院比较好中科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ezie.com/jzzz/1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