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就是国庆假期了!!!
我已经按耐不住一颗想放假的心了......
正当我计划出游的时候,同事的一句话提醒了我:
“在家看个电影电视剧,总比去景点看人好。”
只能拿出我的最爱——《葫芦兄弟》这部动画片了!这部由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制作的动画片至今仍活跃在互联网上。
葫芦娃葫芦娃一根藤上七朵花
虽说我们都知道葫芦娃是从葫芦里蹦出来的,可是你知道为什么只有葫芦兄弟才能打败金蛇大王和蝎子大王的呢?
蝎子大王(左)金蛇大王(右)
答案竟然是——穿山甲!
爷爷的好朋友——穿山甲(右)
经过葫芦兄弟的团结合作,终于打败蝎子大王和金蛇大王,救出爷爷。
葫芦娃爷爷开心地笑出了声
下面《少年科学画报》就讲讲那些关于穿山甲的故事~
穿山甲,我们既熟悉又陌生的一种动物,“熟悉”是因为它经常出现在动画片或者故事中;“陌生”则是因为我们现在几乎没有机会在现实生活中看到它了:中国大陆的穿山甲,几乎都灭绝了。
最熟悉的陌生人
来认识一下这种熟悉而陌生的小动物吧。
拥有长尾巴的穿山甲陈月龙摄影
外形上,长着满身甲片、拖着长长尾巴的穿山甲,很容易给人一种它是蜥蜴那样的爬行动物的感觉,但其实穿山甲和人类一样是哺乳动物,体表的甲片实际上是它们特化的皮肤。
这些甲片十分坚硬,边缘又十分锋利,是它们保护自己的最好的武器。
穿山甲的腿很短,跑得并不快,遇到危险就会将自己团成一个球,依靠浑身覆盖的坚硬甲片保护自己。它们还会时不时地晃动自己的身体,这可不仅仅是吓唬猎食者,晃动的甲片像刀片一样锋利,会割伤不识相的敌人。
穿山甲的防御姿态
地球上一共生活着8种穿山甲,其中4种生活在亚洲,4种生活在非洲。
按照生活习性,穿山甲可以分成两类,一类喜欢在地面活动,它们的前爪的指甲更长,有更强的挖掘能力;另一类喜欢活动在树上,它们的尾巴更长,能依靠长尾巴卷住树木,配合大爪子爬上树干。
能吃能睡,活着不累
穿山甲是一种敏感的小动物,有着严格的夜行性,白天会躲在洞穴中睡觉,到了晚上才会外出觅食。
说出来你可能不信,胖胖的穿山甲只吃蚂蚁。
穿山甲会利用锋利的爪子挖开蚁穴,小头探进挖好的洞里,用长长的舌头舔食那些惊慌失措的蚂蚁。
它们会吃很多种类的蚂蚁,但也不是每一种蚂蚁都吃。研究发现,穿山甲是很挑剔的美食家,那些个头小但没什么肉的蚂蚁、攻击性强的蚂蚁、蚁群较小的蚂蚁,穿山甲都不喜欢吃,穿山甲的主要食物并不是当地最优势的蚂蚁种类,这也表现出它们对蚂蚁是有选择的。
想想也有道理,费了好大劲挖开蚁穴,却不能饱餐一顿,还被蚂蚁攻击得遍体鳞伤,肯定得不偿失。穿山甲的挑食是它们智慧的体现!
穿山甲的洞穴会分为冬天用的和夏天用的两种,冬天用的洞穴比较深,有更好的保暖功能,夏天用的洞穴就比较浅了,也会比较频繁地更换。
穿山甲的活动主要围绕着食物进行,它们来到蚂蚁巢穴附近,吃饱了会就近挖洞住下,白天大睡一天,晚上起来享受蚂蚁盛宴。一个大的蚁巢可以够穿山甲吃上好几顿。
到了冬天,穿山甲减少活动,蚂蚁也会下到地下更深的洞穴里活动,所以穿山甲会直接挖洞,挖到蚂蚁的巢穴中享用美食,吃住合一。
穿山甲就是这么一种既有智慧又过着悠闲生活的小动物。
可怜的邻居
和我们关系最密切的是中华穿山甲,听名字就知道,中国是它们的主要分布区域。
中华穿山甲曾经广布中国南方地区,最北能到河南。越南也有中华穿山甲的分布。中华穿山甲虽然主要在地面上活动,但它们也有一定的爬树能力。
泪眼婆娑的穿山甲李健摄影
本文作者救助的中华穿山甲李健摄影
我们从非常有限的资料中了解到,它们看起来不太喜欢大山深处,而是喜欢离人类活动的地方相对近一些的地方,可能是因为它们能在那里寻觅到更多的食物。在台湾,人们还可以见到野生的中华穿山甲,它们就活动在农田附近的荒地中。
由于我国传统医学认为穿山甲的甲片可以治病,穿山甲的肉也被认为有一些神奇的滋补效果,这都给中华穿山甲带来了灾难。
只能卷曲身体保护自己的穿山甲根本无法逃过盗猎者的魔爪,它们被一只只抓光,而且繁殖很慢,一年只能养育1只幼崽,因此穿山甲的数量根本不足以支撑盗猎者无节制的捕捉。在盗猎者的围追堵截下,大陆地区几乎没有中华穿山甲了……
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拒绝野生动物制品,同时也能带动身边的人拒绝野生动物制品,因为非法抓捕带来的破坏远比想象中更大。
保护穿山甲已经刻不容缓了。
人类不应该让私欲毁灭穿山甲,保护穿山甲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去做的事情,也是我们每个人都能尽一份力的事业,只要我们还热爱自然,对自然的保护就永远都不会太晚。
节选于《少年科学画报》年第一期《熟悉又陌生的穿山甲》
作者:陈月龙
编辑:《少年科学画报》编辑部
组稿排版:汤茜视觉设计:宫颖
好物推荐
年+年《少年科学画报》目前正在火热订阅中!!!
面向小学1~6年级的少年儿童朋友们
原价元现享七折优惠
仅需元
只要元,就可获得
年全年杂志+超值手工盒子礼品!
想要了解更多信息请扫描下方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ezie.com/jzzz/105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