蝎子

脱贫故事刘家塬头村的脱贫经验特色产业


党内政治生活“四性”: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

采访团在刘家塬头村采访贫困户李锦辉

5月23日,由榆林市委宣传部组织的脱贫攻坚采访组来到吴堡县刘家塬头村,该村距离吴堡县城约7公里,共户人,有在册贫困户42户93人,低保户20户38人。近年来,刘家塬头村狠抓特色产业,促进贫困人口增收致富。

刘家塬头村养蝎基地

党员带动特色养殖

助力贫困人口脱贫

◆◆◆

据村主任李建清介绍,刘家塬头村耕地面积只有亩左右,人均不足两亩地,发展农产业较困难。而由于距离县城较近,劳力输出是该村的主要经济收入。全村65岁以上贫困户76人,占所有贫困人口的80%,有部分因病因学致贫。

为了增加贫困人口的收入,年,村里针对党员设岗定责,动员23名党员包扶42户贫困户,为4户养羊户申请扶贫贷款20万元,给村内30户农户发放互助资金贷款30万元。村支书李雄飞带头成立合作社,吸纳7户致富带头人和34户贫困户投资20万元参与建成了山养蝎子基地。预计到年,可出售种蝎36万只,实现79.2万元的高收入。

“我们村的这个合作社是全县目前规模最大的养蝎基地。”李雄飞自豪的告诉陕西网,“合作社利用产业扶贫政策,以贫困户的名义投资合作社元,同时保证无论蝎子养殖成败,都会将元分三年返还给34户贫困户,如果盈利则除返还资本外还将进行分红。三年后,合作社能保证产蝎斤,最少能获利10万元,每户起码每年分红元以上。”

贫困户李锦辉的羊舍

羊产业成为贫困户生存希望

◆◆◆

前几年,村民李锦辉女儿考上大学,而80多岁的母亲却瘫痪在床,在外打零工的李锦辉只得回家照顾老母亲,家中特别贫困。年,村里为6户贫困户进行羊产业帮扶,由于其家中特别贫困,情况特殊,经过与其他贫困户商议,村里对李锦辉特别照顾,允许其在补助8只羊子的情况下,格外“借”给其20只羊子养殖,如今李锦辉家里羊子已经由28只繁殖到70多只,而其繁殖最多的时候曾经达到上百只。李锦辉告诉陕西网,到今年7、8月份,他家的羊又可以达到上百只。

“女儿上学需要钱,可母亲瘫痪需要照顾,打不了工,家里特别困难,欠下很多外债,不能打工只有养羊一条路了。这两年村里给了我家很多帮助。我现在最大的愿望是女儿毕业了能有个好工作,这样我欠的外债两年就能还完。”李锦辉高兴的说道,“去年我又买了两头牛,养羊的同时捎带就把牛也养了。今年只要肉价上涨,我的羊起码能卖元左右。以前外出打工,一天光吃饭就要30多,一年到头也剩不了多少。如今养羊开支少,我还想扩大规模,可惜人力不够。”

目前,刘家塬头村全村饲养15头牛,羊子饲养量达到只、蜜蜂45箱、鸡只,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元。

干净整洁的刘家塬头村

创建美丽宜居村庄改善村民生存环境

◆◆◆

平整的硬化道路和院落、干净的村围墙、凉亭、太阳能路灯、花坛……刘家塬头村现如今的村容村貌让采访组一行颇为惊叹。

据了解,从年开始,刘家塬头村党支部采取支部引路,党员带头,群众参与,实施了美丽宜居村庄建设。实施改造6孔旧窑洞为养老互助院,改造3间平房为村卫生室。完成了院落硬化、内墙刮白、外墙粉刷,整修了围墙、大门,改造了卫生厕所2处,新建32平方米的花池1处、53平方米的凉亭1处,村内新栽太阳能路灯10盏,墙面涂刷统一颜色平方米,房顶搭建树脂瓦70多户。在村内主干道路、花池和村委阵地周围栽植侧柏、冬青、红叶小檗等绿化树木余株,美化、亮化了村域环境,使刘家塬头村的村容村貌和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发生了巨大变化,幸福指数显著提升。年该村申请创建省级美丽宜居村庄。

来源:陕西网(作者:常瑞)

本期责任编辑:韦江江主编:霍喜龙

认真开展第二十九个保密宣传月活动

千里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保密之事,当防微以杜渐;守密之责,当从严以律己。

——吴堡县委保密办

权威快捷便民

转发↓点赞↓留言↓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ezie.com/jzzz/10592.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