蝎子

4000字文笑了20次,聊斋中最爱笑


中科助力健康中国 https://wapyyk.39.net/hospital/89ac7_news.html

一、

驰想天外,幻迹人区,浪漫至极,寓意深远。没错,我说的是《聊斋志异》,中国古代短篇文言小说巅峰之作。

其中《婴宁》一篇把浪漫的情爱写到了极致,爱笑成痴的婴宁,也是《聊斋》中极具特色、令人难忘的人物。

《婴宁》讲了书生王子服上元节出游遇到了一位手拿梅枝的女子,容颜绝世,笑容可掬。王子服捡了女子丢弃的花枝回去放于枕下,相思成疾,表兄骗他说此女子住在西南三十里山中,王子服找去,竟然真的找到了少女婴宁,与婴宁母亲叙说家门,竟是舅母外甥。

王子服在后园向婴宁表述相思之情,夫妻之爱,婴宁憨痴不解。王子服把她带回家,母亲讲确实有个姐姐嫁到秦家,但已去世多年了,表兄也回忆起来,秦家姑母去世后,姑父被狐所迷,狐生一女名婴宁。

二、

来看看蒲松龄笔下超凡绝俗的情爱是如何写出的。

写相遇:

有女郎携婢,拈梅花一枝,容华绝代,笑容可掬。生注目不移,竟忘顾忌。女过去数武,顾婢曰:“个儿郎目灼灼似贼!”遗花地上,笑语自去。

生拾花怅然,神魂丧失,怏怏遂返。至家,藏花枕底,垂头而睡,不语亦不食。

再次见面:

生无语,目注婴宁,不遑他瞬。婢向女小语云:“目灼灼,贼腔未改。”女又大笑,顾婢曰:“视碧桃开未?”遽起,以袖掩口,细碎莲步而出。至门外,笑声始纵。

小园对话:

生俟其笑歇,乃出袖中花示之。女接之曰:“枯矣。何留之?”

曰:“此上元妹子所遗,故存之。”

问:“存之何意?”

曰:“以示相爱不忘也。自上元相遇,凝思成疾,自分化为异物;不图得见颜色,幸垂怜悯。”

女曰:“此大细事,至戚何所靳惜?待兄行时,园中花,当唤老奴来,折一巨捆负送之。”

生曰:“妹子痴耶?”

女曰:“何便是痴?”

生曰:“我非爱花,爱拈花之人耳。”

女曰:“葭莩之情,爱何待言。”

生曰:“我所谓爱,非瓜葛之爱,乃夫妻之爱。”

女曰:“有以异乎?”

曰:“夜共枕席耳。”

女俯思良久,曰:“我不惯与生人睡。”

处处写花,处处写笑,无一冗复,无一雷同,堪称绝妙。

有人解读这里是婴宁故意逗王子服,我却更倾向于是婴宁不曾入世学习礼教规矩,天真烂漫,不染尘埃,才有了这一番对话。

三、

王生与婴宁成婚,婴宁爱花成癖,精于女红,邻里都非常喜欢她。

后来一个邻居觊觎婴宁美色,婴宁不避而笑,指了指墙下,那男子夜晚过来见婴宁果然在,冲上去抱住,却被一只蝎子蛰了,细看抱住的哪里是婴宁,只是一段枯木。男子当夜就死去了,家人状告王生,揭发婴宁是妖异,县官知道王子服是个厚道有才的书生,认为是诬告,王子服的母亲因为这件事责备婴宁憨狂,婴宁正色发誓不再笑了,从此果然不复再笑。

相处日久,婴宁向王子服说出了自己的身世,她是狐狸所生,母亲临去时将她托付给鬼母,相依为命数十年,如今鬼母孤单地在山中长眠,希望能迁入秦氏墓地合葬,王子服应允,合葬当夜梦到老媪来谢,自此年年去祭拜。一年后婴宁生下一子,不怕生人,见人就笑,大有母风。

墙角下的恶作剧,把狐女的狡黠机智表现的淋漓尽致,就像作者说的,我婴宁只是用笑来隐藏自己罢了。而她眷恋鬼母,年年祭拜,也是有情有义知恩图报之人。

从爱笑到完全不再笑,是一个入世的过程,世间有礼教规矩,终究不能再像在山野间那样无拘无束。就像我们所有人,都有一个被社会洗礼的过程,所以婴宁的故事,也更值得让人深思。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ezie.com/jzfz/12467.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