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下午做了一个分享,讲这次长谈让我收获的几个点。以下是从视频上整理的点,第三天的没来得及整理。简单粗暴就把我记的东西复制粘贴在这,你就随心情看吧。
年,凭借新东方的录音,成为第一代网红
你眼中的你,真相,公众眼中的你,这三件事儿永远是三件事儿。
eg.“彪悍的人生”“情怀”都是他传递的价值观中顺口提一句的。
工匠精神:-在韩国做蓝领,报纸上天天写“匠人精神”
罗振宇
1.湖畔大学:战略的达成过程——大赌大赢,把全部资源放在一个点。这次长谈用了很多资源
2.对人,灰箱研究法:不断输入数据,看输出的数据。
社会关系
3.普遍采访法:质疑法(你在隐藏真相)罗胖:创业者是这个时代最宝贵的资源,替所有不创业的人探索商业文明的新边疆,是当代的哥伦布。没必要扒开创业者的隐藏的小九九,因为对观众没有价值。罗胖想完成创业者是怎么看这个世界的。
罗永浩
1.通过干干净净赚钱,让人相信干干净净赚钱是可能的;通过实现理想,让人相信实现理想是可能的;通过改变世界让人相信改变世界是可能的。
2.当年要做手机99%都是反对。只有老婆和羽良支持。
3.他那个年代网红是有点贬义的,现在“如何成为网红”成了显学。不知道为什么现在“网红”成了好事儿
4.有些企业成功不是靠产品,但是大家看到一个企业成功就会假定这个企业的产品是好的。每当行业遇到瓶颈期,大家就会强调“渠道为王”
5.罗永浩有一次对一个电影差评了,有人发现这个电影里有罗永浩竞争对手的手机植入,于是说罗永浩是因为这个事儿才差评的。
6.很多人以为罗永浩从新东方老师转行到手机是一时冲动,其实他本人对产品很有兴趣。创业前,软件的人机交互研究了五六年,工业设计学了10年——他本人对物体特别感兴趣。
产品可以好看,可以好用,营销能力也可以——他觉得自己起步起码有60分。
他觉得手机老板必须懂产品。苹果没有原创产品,是方案整合商。是tweaker,不是innovator.
7.起步时候,某些功能做得不好,是因为没钱,聘请不到好的产品经理
8.起步阶段一个问题:他在意的东西做得好(人机交互),不在意的东西做的差(后置镜头、电池续航能力)。(但是外界总是以为是因为老罗不懂行,所以锤子初期的手机有些指标不太好)
9.第一代手机,铁杆觉得比iphone还好,跟老罗想法一样,但是当他们推荐给别人的时候,朋友会觉得被骗了。
10.曾经很纠结的时候:裁员。要裁员1/3的人,因为现金流吃紧。本来计划3个产品线,现在2个产品线。不确定在扛一扛第三个产品线能成,还是会破产。宁可错了,要砍掉,要保证下一年要盈利。要裁员的人,其中有一些是当初花很大精力挖来的。
裁A+,留B。
苗颖:公司从小到大裁员很正常,要更新换代
脱不花:公司裁员跟你做的好不好没什么关系
另一个锤子高管:一开始忠心耿耿跟你做的人,和你将来变大之后需要的人,是不一样的人。nothingpersonal
罗永浩:很多企业家说“我们做了一个艰难的决定”,媒体觉得这句话是套路,其实这句话是无比真诚的。
罗振宇:
1.罗永浩做手机一定能成。
2.由罗永浩的老婆的支持,想到,人在朋友中的最好的角色,是照耀。
举了罗振宇自己老婆的例子。
罗永浩:
1.罗振宇说,成功的企业家就那么几种——会融资、会管理、懂行——但是哪种都套不上罗永浩
罗永浩:因为罗振宇套的都是平庸的企业。平庸企业典型特征之一:不懂产品。懂产品的企业就这么几个:博朗兄弟、盛田昭夫、乔布斯。三星这么牛,没有一任老总懂产品。罗永浩希望,成功的企业成功是靠产品,不靠其他。
企业归根结底就是找人、找钱、定战略方向。
2.一定不要去补自己不擅长的事。
e.g.罗永浩结婚之前,水电煤气、电话费都是停机了才去交,现在老婆去交。企业是一样的。
他以前想改自己脾气不好的问题,有一段时间去模仿那些温和的人,结果同事觉得毛骨悚然。他很苦恼,就问冯唐。
冯唐说:没必要,把你擅长的事儿做好,其他的找人补。你的坏脾气对企业的商业成功没有太大影响。乔布斯的员工不敢走电梯,怕说错话被乔布斯炒掉。
3.大部分好的企业的创始人,都是战时CEO,到了一段阶段,从外面聘请和平时期CEO。只有一种情况,就是公司创始人,在一个大公司做了很多年主管,什么资源都不差、含着金钥匙创业的,能兼顾战时CEO跟和平CEO。
4.创业者永远没有不会退休。到了一个点,你自己没够,但是兄弟们没够,你必须把你带领你的兄弟们都够了。打比方:黑帮片。
5.投资人唐岩,每次罗永浩问他问题,他的句式都是“你这样这样,不就完了吗?”现实出智力优越感。罗永浩挫败感过后,还是会犯贱再去找他。
6.亚马逊,有人说亏了10几年的钱,不是好企业,因为企业存在的目的是盈利。罗永浩不同意,说企业来到世间是创造价值的。价值不单单是利润。
如果5个巨头都是靠渠道,那么这个游戏是零和游戏。
罗振宇
找合伙人,不是需要的时候才找到的,是平时储备的。脱不花、快刀青衣。
罗永浩:
1.滞后效应。苹果很好,早期卖不过诺基亚。我做手机早年,别人都说你去做教育培训吧、你去说相声去吧,做什么手机。当外界连续5年在科技版看到你,他们才判断你是科技界的人。在任何领域都是这样。
2.一开始只融到万,而深圳一些山寨生产商需要一亿才能起步做手机,大家都觉得罗永浩只用万做手机,不是骗子就是傻子。
3.三个电子巨头共同点:创始人或者创始团队,兼具理科生和文科生的智慧。
4.40岁这个年纪,是苹果粉丝的,无一例外年轻时都是索尼的粉丝;欧美国家,六七十岁的人,中年是索尼粉丝的人,无一例外年轻时都是博朗兄弟的粉丝。
5.就算有机会见到乔布斯,也不会问什么问题。
6.出现拐点之前,人们会盲目崇拜强者。
7.做硬件最大的坑:执行层面,想法不一定能做出来。供应商不能及时供货。
E.g.10月份发布的M系列。第一,配置特别高。媒体说,一贯用高价格卖低配置的锤子手机,终于发了一个良心之作。真相是,以前的产品平均delay时间平均4-6个月。媒体会觉得你不厚道,不用最新的芯片做机器,为了多赚钱。到M系列,真相是那年规划的两个产品,有一个产品因为意外cancel掉了,所以那个产品的所有人手都用在了唯一剩下M系列,使得m系列完成的比预期早了。简单说,用废掉一个产品的代价,换来了M系列的如期发布。如果过去几年锤子手机都能如期发布,现在大家一定不会说锤子产品落伍卖得贵。
M系列,大家说性价比很好、不黑、及时上市、配置顶到了头、诚意之作、够意思。评价完这些,批评说,这次为了及时发一个产品,工业设计退步了,长得像iphone。作为一个号称工业设计的企业,为了迎合庸众,出的手机长得像iphone。
真相是,原来定义是双曲面,供应商说明年有可能量产,结果供应商delay6个月,结果不能用玻璃陶瓷、只能用塑料背壳。产品老大吴德周说塑料的太不好,要用皮革。但是大家又不知道皮革的受众有多少,于是出了60%皮革,40%塑料。结果大家很喜欢皮革,不喜欢塑料。外界看法是,这帮家伙配置顶到头了,为了省钱背壳用塑料,塑料怕挨骂又做了皮革。
像iphone的真相,设计稿一边做一边改,本来想保留三个实体键的传统,因为供应商做不到,只能做成“乌纱帽”——中间一个圆形按钮,两边长条。但是看起来像上世纪的东西,当时吴德周刚加盟,不喜欢这个设计。他说只有两个选择,要么就用这个设计,要么把两边去掉、只留下Home键。罗永浩说只留home键,就是抄iphone了。吴德周说,你只有两个选择,要么像iphone、挨骂、但是卖的出去;要么用乌纱帽,会挨骂、卖不出去。媒体负面评价的首要关键词是“妥协”。
8.大家骂锤子的背景不能换壁纸。大家忘了,Iphone的前3代都是不能换壁纸的,都是黑底。后来妥协了,因为对于公众来讲,能换壁纸这件事很重要。
9.大众是盲目追求强者的,是不会审美的。举例,在iphone出金色苹果之前,全国只有深圳的山寨机厂商敢做金色手机,因为大面积的金色很土——这个世界庸俗、无趣、没劲的程度,是超出我能想象的最糟糕的程度的10倍。
10.罗振宇问了一个行业大佬怎么看锤子手机。大佬说,审美没有高下,有环肥就有燕瘦;罗永浩会运用他的超强影响力,制造扭曲力场,一直说“我们的手机好看、好看、好看”,让大家接受。罗永浩说,这个人才审美上是不及格的人。审美跟文艺创作一样是有行业标准的。
比如我喜欢极简主义,你喜欢繁复的巴洛克风格。咱俩喜好不一样。但是如果咱俩的专业素养都很高,那么就算我不喜欢你那个东西,但是我知道你在你那个领域里是高于平均水准还是低于水准之下。写作风格也类似——华丽的好文章、华丽的坏文章是能分辨的。
普通中产阶级怎么分辨品牌?由于没有品位,ta会买公认的认可的品牌。如果你问ta到底为啥买?ta不会承认说自己不会审美、盲目崇拜权威。你怎么判断大家都是跟风消费呢?办公室里两个人讨论:“你怎么能买这对靴子呢……在美国这是蓝领阶层穿的”“我这对靴子挺贵的”“那又如何,这是公认的有钱又没品的人穿的”这段对话里反映了,这两个人都没有审美。一个是因为贵,一个是因为蓝领阶层穿,都不自觉地被跟风消费。
锤子T1手机发布的时候大家都说丑,后来T1拿了一个业绩最高荣誉iF金奖之后大家都说好看。现在,大家说,T1是不可替代的经典
罗振宇
这是创业者应该承受的误解。
Iphone被人普遍接受,是iphone4。看锤子手机不能只看某一部手机,而是看整儿系列的发展,在行业里是个什么性质的存在。只要这个性质足够独特、迭代速度足够快,那么有大成就是指日可待的。
罗永浩
1.客服必须不能达到%的满意度
2.脱离成本谈质量毫无意义
3.以前最高年销量是万台,今年预期-万台,明年翻倍0万台
4.为啥做手机?想做软硬件平台,等下一代平台革命可以上牌桌
5.粉丝经济的载体必须是一个20美元左右的东西
6.曾经跟老婆签无限担保协议,欠债0万。老投资人建议他不要个人欠债一个亿。
7.企业被卖掉,并不是失败。被高于价值的价格卖掉,是成功的。
罗振宇
1.产品思维和流量思维不同。全国最大流量的地方是火车站。
罗永浩:
1.没人纷纷投奔他。牛人都是等着别人挖。
2.为了挖吴德周,花了16万多,包私人飞机
3.你要证明我对你的干涉是愚蠢和多余的
我是刘达,91年的水瓶座,辽宁人,25岁赚到人生第一桶金,英国保X经理,在香港7年了。火热招募ing。e
刘达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ezie.com/jzjt/51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