蝎子

罗振宇与罗永浩的长谈完整版4


3月19日录制,4月7日晚腾讯视频首播四小时完整版,整个访谈持续了八个半小时,创世界之最。

(第一部分链接、第二部分链接、第三部分链接)以下内容根据腾讯视频最新六小时完整版视频记录整理:

第四章:和投资人的关系

年7月接受《财经》采访时,罗永浩说:

:你刚才说你在过去的近一年多的时间里基本上,用了一半的时间去找你的高管,那你大概用多少精力去融资?

:融资是间歇性的,就是如果到了资金出现紧要的那种关头,有的时候长达几个月,80%-90%的精力都在融资上,这事去年也发生过。去年我们M系列生产出来之前,有一段资金非常紧张,我差不多好几个月的时间,每天80%到90%精力都在融资上。也有过某一轮融资进行的比较顺利,那一般来讲会在半年左右,才会考虑下一轮的融资,这个后来被无数次证明是错误的,应该每一轮融资的开始日期,就是上一轮融资的结束的当天。因为我们这个行业是比较重资产的,所以本来应该是这样的。所以在这犯了很多错,所以我整个五年平均下来的话,用在融资上的精力,应该是不超过15%的。那我认为这个比例是不对的,可能应该要到20%-30%才正常。然后再用30%左右的精力去找人,最后剩下那30%,作战略不需要花很多时间,然后再去做产品,我觉得应该是这样分配精力的。但是头几年的话,在找人找钱上投入的精力特别的少,全都在产品上,这个是不断被证明是,怎么高估评价它的这个错误性都不为过的。

:有那么一句话说:企业死不是因为不赚钱,而是因为资金链断了。你遇到过这些险象环生的,你能告诉我一个你最危险的时刻吗?

:就是去年M系列发布前的两三个月吧,然后因为我们该收的收不到,然后还有亏损的和该付的,导致那个能不能如期做完,就是必须全是跟钱挂钩的,我们有信心发完了那个产品会好转很多,但是抗不到那个点前面的,比如说八个月的人、钱的收入就全打水漂了,所以当时非常非常焦虑,然后到处去:有老股东借钱的,有朋友借钱的,然后我个人加上我老婆去签无限担保责任,最多的时候借了多万,将近一个亿,以至于很多老投资人都看不下去了,就劝我说不要超过一个亿,如果你超过一个亿,就宁可选择破产清算,另起炉灶重新来,不要个人欠一个亿以上的债务。因为借钱的很多朋友,是做风险投资的,他说你将来还他多少钱合适呢?比如说你三年之后还了他两个亿,你已经很够意思了,不可能更够意思了,普天下没有这样的高利贷。但是那个借钱的人,可能还是不高兴,他是做风险投资的,他在这三年里任何一个想投没投成的项目,他心理上很容易就认为当时这笔钱要是不借了老罗,可能就投了,投完现在这个是个独角兽公司,可能会有这些东西。所以老古股东都劝我,有一些关系比较熟的,不要再救下去了,不行就破产清算算了。但是我听完也是觉得有道理,但是第二天一上班一看同事,就所有的就不顾了。所以又继续借,借到反正也不超一个亿,就差不多那个样子吧。后来有一天我老婆跟我说,你看你折腾这么多年公司,也没给我留下什么,然后整天又说心脏难受(心肌痉挛),房子也没给买,然后如果你有什么三长两短的,出了个意外,她说我还跟着你去签了万的债务,是无限担保的,意味着我死了我老婆还要还这万,所以她原来是电视台编导,她说我去做多少个片子,或者跑到人家刷多少个碗,才能刷出万呢?开玩笑说这话,当时我也挺不落忍的,所以有过非常艰难的时刻,但是最后还是抗过来了。

:一般来说,你是怎么说服投资人给你钱的?因为有一个人参加过很多次你的融资会议的,说那一段时间天天听老罗在讲同一套话,其核心精髓是什么?

:其实为什么我们融资走的不算顺利呢,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不投的投资人,从大的商业环境和时间点上这些大的商业逻辑上来看,其实不投是合理的。就是手机行业的洗牌已经差不多尘埃落定了,我们就算做的什么东西都好,都已经时机是比较晚了两年左右,我们早两年会比现在好很多。在这种情况下,他认为洗牌完成,新的四五个巨头浮出水面的情况下,你以这么小的体量去跟这些巨头竞争,他认为这个商业逻辑很难,那超出他能承受的风险就不投,这件事是非常正常的。关键是我们去给他说,我们的差异化和创新点和未来试图做成的东西,能够在这个可能八年到十年没有我们就会很无趣平淡的市场上,能够掀起多大的东西呢,这个东西是要从产品去跟他讲的。那我现在一堆我的投资人和股东里面,理解清楚我们在干什么的,并且坚信我们会成为一个像苹果、索尼、博朗兄弟这样的公司的人呢,在我的所有投资人里面不到三分之一,另外三分之二是跟风因素多于这种判断因素这样去投的。所以那些不投的人为什么,其实我很理解。还有就是你看我公司,现在也有一些来自其他大的手机公司的高管,我有一次跟他们聊过,他说他们觉得我讲的这个故事,不容易被投资人听懂,所以呢说能不能改进一下这个东西,我说好,我们一起商量如何改进,也在讨论那个商业计划书要怎么改版,这个过程里呢,他们挑了很多毛病挑的都很准,但是我听着听着也烦了,我就开玩笑说那你们哥俩要说怎么弄,你们俩创业,从你们原来公司带个精英出来你们怎么搞?完了他们想了一下说,如果我们哥俩出来一定不做手机做别的,做手机没机会了。我说为什么呢?他说当然没机会了,因为我们做不出差异性,那就跟我们出来的公司一样,好东西但是没有差异性,那今天已经没有机会了,时机已经错过了。但是为什么到你这来呢,觉得咱们一起搞一把有机会呢,其实就是觉得我们的创新和差异性,和这个品牌的调性上的差异,未来有可能在洗牌完成的情况下,仍然杀出一条血路来,这个是他们觉得希望比较大的。同时又觉得万一这个也走不下去,导致最终还是要做不了别的去转型,他说那他们就觉得也没有什么问题,因为我们转型做别的,但是赚钱是很容易的。只是说你要做不了这个最主流的计算平台这件事,他们也会很舍不得,因为他们也希望后边,这公司发展的越大越好,所以基本就是这么一个情况。所以我觉得所有不投我们的投资人,我都是很理解的。这个跟初期不一样,我天使轮还好,到A轮B轮的时候,我其实情绪很大,就是那些谈完了问了好几轮最后没投我的,我还都挺有气的,那时候我业余嘛。现在见多了我就非常理解他们。

:好,我们回到你的天使投资人,好像不只唐岩一位?

:唐岩、方三文和李勇,这三个都是网易出来创业的创业者。

:他们各自的生意其实做的也都很好了,这些人当时投你,是真的看好你这个项目,还是只是觉得你这个兄弟不错?

:我觉得第二个因素大于第一个因素。因为在这个过程里,虽然他们三个都帮了我很多忙,但是我不觉得他们很清楚我在干什么。所以呢我觉得是第二盒因素大于第一个因素,从这个意义上这是真正的天使。就天使投资为什么叫天使,他们三个是真正的天使,他们在投我这件事上的利益诉求,一定占得比重弱于帮朋友忙这件事。所以这是我非常感激的,也是我幸运的地方。

:据我所知你现在一开董事会,一个小会议室已经坐不下了,是一个很大的团队,当然不见得每个人都有董事票了,你的股东已经变得非常多了。我假设现在有一个大佬,说我特别看好你,我愿意接盘,你把他们手里的股份交给我,你会撵走什么样的投资人?你不必告诉我是哪家,

:那不会,因为他们都是同股同权的,所以如果有单家一个大的公司或者什么,一个大的机构的投资者进来,前面股东结构比较复杂,希望能清走一部分,如果有这个的话,我相信第一呢我不用选择性的留下谁赶走谁,只要召集一块开会,首先从商业上他们是同股同权的,另外呢进入的时机不同,早进来的现在出去已经赚了五十多倍、六十多倍也有,然后中途进来的赚了十倍、二十倍的这种情况都不一样,所以对于中前期的人来讲呢,愿意走的概率会比较大,那谁愿意走就谁走,谁不愿意走就留下。只不过呢,大的投资者机构进来的时候,如果担心过去的股东结构复杂,导致比如说要求合并这十几个自然人股东,作为一个有限合伙公司,一个主体持我们的股份,他可能会有这样的要求,这种原则上,老的投资人都会配合。因为这是好事不是坏事。所以不存在我想谁走、不想谁走这个问题。但是有一些这样,如果他套现走人了,有一些那我希望后面还能维持一个朋友关系的,原因是第一,他过去很帮忙,我很感激他。另外呢,我跟他的沟通里,他对我们公司的发展经常有一些建设性的意见,这个是我很珍惜的。

:那有没有你特别烦的投资人?

:我想想,基本上没有,有个别就是他自己经常不在国内,跑来跑去,然后又联系不上,这种比较讨厌。有时候我们有什么事情,需要他签字,结果联系了两个礼拜签不上,终于联系上了他说他到什么岛国去打球去了,然后当地那个基础电信设施有什么问题,也不知道什么偏僻的地方,所以就不好联系,像这种清凉偶尔发生,那样时候瞬间挺讨厌的,但是过后也没有反复出这个事情,基本都正常。

:你和投资人的关系,谁强势?

:我其实没想过这个问题,但是我后来听说了一些案例,我猜想可能是我强势吧,因为我跟他们的沟通里,一直都是很友好的,没有什么问题的,但是有人跟我说,如果连续做了四年多,然后还亏损,说经常要在投资人那里看脸色的,但是我没看过,所以我猜想可能是他投完了之后,看我业绩走的不好,可能也挺生气的,但是又怕我刺儿头,生气也没有表现出来,有可能是这个。所以我不确定,但我猜想可能跟这个,也许有一定的关系。但是我们确实没有过任何不愉快的争执,吵,这些没有过。

:这个强势我觉得主要体现在一个方面,就是投资人给你的建议,你会很认真的听吗?

:其实呢,是很多投资人都给过我建议。但是有些投资人给的建议呢,是对这个行业和产品比较了解的,那这种呢他给过一次建议,我会第二次第三次主动去问他,特别是拿不准的时候,我会主动去问他,这是一小部分投资人,然后剩下的大多数的投资人都是对行业、产品不是很了解的情况下,看我们发布了从他的朋友圈里面得到一些反馈,没有做大规模的样本调查,然后那件事从本质上并不重要,而且我们很清楚的一件事,他忧心忡忡的跟我们讲,这种情况也有过,第二种情况多,第一种情况比较少。但是第一种情况一旦发生,我发现他比我想象的更懂这个的时候,我会经常主动去请教。所以我知道外界很多人总认为我在做企业做决策时,是一个比较刚愎自用的人,会有这样的想法,那这个跟我早年有意无意表现过嚣张的那些东西,有一个正相关,但其实真相并不是这样。

:现在很多投资人都在声称,我除了能给你钱,我还能给你很多很多资源,这个说法很常见,你的投资人当中,你领受过这些好处吗?

:我的投资人里面,倒是没有任何一家说过这个话,谁都没说过,但是有一两个是常年确实能提供帮助的,他投的时候没有说这个话,但是事实上提供了很多帮助。

:我知道你的很多朋友都会建议你,不要做手机好了,投资人有没有这样的声音?

:也有,我解释理由的时候,也是跟刚才说产品的时候一样,我要保证在这个平台上是一个参赛选手,然后他们也表示理解。

:下面这个问题,我不知道当问不当问?据我所知,小米,甚至乐视,都跟你有过并购(战略投资)的接触,因为去年你资金也特别紧张嘛。我想问,到什么情况下你会做(被收购)这样的选择?

:是这样的,我的合伙人苗颖来之前,她入职之前问了我一堆问题,她那个时候犹豫要不要来,问到最后我发现十几个问题很有意思,那个问题明显是在考验我,是不是一个合格的企业家的那些问题,

:其实是个考卷,不是问卷。

:然后其中有一个问题很有意思,我印象挺深,跟你那个也是一样,她说你怎么理解一个企业被卖掉?她说你是不是认为一个企业被卖掉就一定是失败的?那这个答案,其实理性的人都知道,企业被卖掉并不是耻辱。

企业被卖掉,如果卖了一个正常的价格,是一个正常的,谈不上失败也谈不上成功;如果被卖的很惨,一定是失败的;如果高于行情被卖掉,比如说资本市场给你估值20个亿,结果你卖了40个亿,那就是非常成功的。而且到那个点的时候,如果你不能控股的话,别人坚持要卖,你是不能反对的。我就不控股了已经这家公司,我只有20%多,不到30%的股份,然后我和我的整个团队,差不多是一半,是这么一个情况,所以如果我到一个点,我不想卖,但是这个价钱好,所有投票大家都说卖,那我是不能拦的。另外一点,如果卖的高于行情,使得我卖完了拿到资金,有利于我做下一个(假设说我不做手机的话),我不能拿这个钱马上又去做手机,那是耍流氓嘛。所以如果出现这种情况,高于行情卖就是成功的,正常卖就是正常,低于行情卖就是失败。或者危难之际,你资金链没处理好,要断链了被迫卖,那个时候人家肯定是趁火打劫的。

如果你这样的时候卖的,那你就是失败的。我就这样答复的苗颖。,苗颖很满意,然后下个礼拜就上班了。所以我回答你这个问题,我不觉得被卖掉是什么丢人的事情,但是如果有的选,比如说决策权在我,而且能走下去,那我肯定想自己做成,这是毫无疑问的。

:假设真的有那么一天,现在这几家,你会选择加入谁?接受谁的邀请?还是只看价钱?

:一般是这样的,我正常运营走下去的时候,我不太可能卖,我要卖可能是出现了一些危机,不得不卖这种情况,其实基本就没得选,要考虑投资人利益的话,一定是出价最好的就卖给谁,肯定是这样。但是说实话,我也是(当然现在不需要了),在我去年最困难的时候,试图这样做的时候,因为资金可能断链,断链我就被迫卖掉,哪怕人家趁火打劫,便宜买也得卖掉。那个时期我也是挺感慨的,为什么这么多大的手机公司,这么没有眼光,看不出买了我们他有多合适,

他无论多少钱买的他都是赚到,我有这个想法,所以当时还是挺感慨的。然后当时接触过的里面,有一些我能明显感觉到,他是基于对我的错误认识想投我,比如说他认为他无论做一个什么样的破烂,只要由我替他开发布会来忽悠一圈,这个初期传播就会惊人的好,然后他也有预算,后期跟着配合。比如说很多人说,我的一场发布会,会值一到两个亿的市场预算,然后他原来还有两到三个亿的市场预算,只不过他原来开发布会,配套做两三个亿的投放,他认为我做发布会,他再做两三个亿的投放,能省他两三个亿钱的总预算上,是这么一个考虑,但这个是一个完全错误的认识。我的发布会之所以效果好,不是我们相声界的说学逗唱好,是我讲的那些东西,是我们做的,我信它。所以我跟观众讲的时候,我说的每一个都是我信的东西。我不是演员,所以我能把我信的东西讲的很好,并且有感染力,导致传播好。可是如果他给我一个我完全不认同的东西,以为我上去就能把它忽悠出去,这个事绝无可能的。但是我们接触过的那些巨头里面,有的是基于这样错误的认识,来找我谈投资的。当然我也没说穿这个,我觉得你就投嘛,投完了以后我还是把手机做好嘛,所以没有说穿这个,但实际这是完全错误的认识。我接触过得巨头里面,只有雷军是比较知道我们是怎么回事的,就是他判断我们跟他的互补性,以及我们的价值,他说的非常的清楚,我几乎跟他的沟通里面,90%他都已经想到了,我给他解释和他问我的不超过10%。但是后来我们反正还是挣扎着走下来了。

(传说中的小米和锤子的三国孙刘联盟,真的不是谣传,佐证了小编当时的判断,也是有依据的喽,原文链接)

:那这会不会因为在你手里的股权变得很少,但是可能未来几年你还要大规模的融资,一直融到可能你掌握的股权只是个位数,那你怎么保证对这个亲儿子的控制?

:其实还好,因为你走到中后段的时候,如果有投资机构进来,他会作为大投资者,来主导这件事的人,一定会设计好整个结构,实际上我们是谈过的,他在外边就通过什么做有限合伙人或这种公司代持,保证你上市前的控股权是不会丧失的,上市之后它有一个绑定期,不能退出不能卖的时候也没事,等到连那个都完了,对那些投资人来说他也退出了,他也就不用操心了,这种情况是存在的。那就是需要我们自己的运营团队去想办法。那解决的办法,按照中国大陆和香港的《公司法》,从法律层面上,这件事彻底解决是不可能的,所以你可能需要在上市运作并且盈利之后,如果你的业绩比较好,是有可能找到可能买回来或者找到核心的,愿意支持你做这个的基金,然后你俩一起做一个机构,用他的钱买回来,或者让他成为最大的股东。但是这个始终是有风险的,但是我们制造业去美国上也不是特别科学,所以我还没想清楚这件事。但是它对上市之后的长期运作确实是有重大隐患的。我再补充一句,我觉得呢这个事要说也没那么难,如果你上市之后,业绩一直很好,那一定有基金愿意跟你合作,帮助你搞定这件事,但是你到了一个点不增长了,人家就不支持你了,如果出了这种情况那你就活该了,所以还是要自己争气,来解决这个问题。所以我觉得是很公平的。

:我们还是回到投资人的话题,你算是创业者中见投资人比较多的,你告诉我什么样的投资人靠谱,什么样的投资人不靠谱?也帮以后的创业者长长眼。

:谈不上吧,就我个人感受上,我觉得投了的都靠谱,没投的不靠谱。但是如果给后来的创业者忠告的话,这块还是比较困难的,因为我在融资上相对不擅长,所以我觉得我能给他们的即便是基于有经验的,可能也是样本不够的,没有什么价值的,所以我不太想说这个的。

请看下节:和高管的关系...

第一部分链接

第二部分链接

第三部分链接

李大刚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ezie.com/jzjt/5159.html


当前时间: